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自媒体时代的电子阅读
发表时间:2014年5月6日 18:01 来源:创事记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小黄星和RSS阅读,都解决了如何知道一个博客是否更新的难题,而且小黄星能够让你很方便的与博主互动,小黄星本身又是建立在“好友关系”这个机制上,先天就是一个可社交的工具。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MSN后来很愚蠢地去掉了小黄星这个设计,在缺少阅读者反馈的刺激下,慢慢Space的撰写就日趋荒废,苟延残喘了几年后,微软宣布关闭这项服务,博主可以把内容导入Wordpress这个博客服务商。

小黄星的意义在于,当阅读和社交嫁接时,撰写就变成了一个有动力的事。时至今日,博客作为一种单独的服务在商业上已经被证明失败,但日志写作,在很多社交网络上并不罕见,比如国内的Qzone,国外的Facebook,都配有日志服务,使用者人数众多。

微博的出现,狠狠地将社交+阅读往前推了一步,以至于今天但凡要搞自媒体,一旦失却社交网络的支撑,便会马上败下阵来。早年一些著名的博客主,一开始很抗拒微博,包括微信公众账号,慢慢的,都加入了其中。

微博有一个“转发”按钮,在Twitter里被成为RT。事实上,RT是用户自行的发明创造,用的人多了,被Twitter接受为官方功能。至于国内微博,那便是一上来就有的功能。无论是早期的饭否叽歪,还是后来的新浪腾讯等微博。

微博也有一个“评论”功能,Twitter一直到今天,对评论这个功能并不重视,但在中国,微博的评论出现了很浓的BBS味道:盖楼。一条微博底下可以有上万评论的盛况,在Twitter里是很少见的。Twitter更强调的信息流转(也就是RT),而微博,则兼而有之。

微博页面上,对于一个使用者(或者我们说一个自媒体)来说,最重要的模块在右上角:新增多少粉丝、多少评论、多少转发。这些数字越大,正反馈力量越强,越驱动用户使用微博。经验表明,很多人早上打开微博,第一眼瞄向的,不是微博上的timeline,而是右上角这个模块。我曾经在微博上戏言,如果我写微博,十天都没有任何新转发新评论,那大概就不会写了。这个感叹等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阅读的社交化,把写作这件事变成了一种“游戏”的过程。事实上,游戏之所以那么得吸引人以至于会让有些人沉溺其中,就在于游戏有很强的反馈:杀掉一个怪物获得资金若干,得到一本书智力上涨若干,等等。过去的写作,反馈是很少的。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无论是报刊上写专栏,还是耗费心力写一本书,反馈又少又不及时。出现了互联网后,反馈开始登场。之所以BBS在博客全盛时依然不落下风,就在于它的反馈更清晰。

微博的出现,终结了已经开始没落的BBS和博客,它的致命武器就是:反馈。而反馈,建立在一种社交上。无社交不阅读的时代,在微博手上,正式拉开。

深化社交与阅读

我订阅了不少微信公众账号,但我慢慢发现,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公众账号我并不会打开,尤其当微信4.0将订阅类公号折叠在一个模块中之后。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对某篇文章的分享,点开来看看,阅读后才发现,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我订阅的公众号中的一篇。但路径很有趣:我不是打开公众号看的,而是通过朋友圈看的。我把我这个体会发了一条朋友圈状态,得到了很多的赞同。

其实,微信公众号在很多地方与博客的RSS阅读非常像:订阅。无非就是博客以桌面互联网为主,微信以手机为主。但它与博客也有非常关键的区别:博客的RSS阅读可以分享,但分享所依靠的社交网络很弱(google一直到很后来才力推google+这种社交服务,而且应用度不广),而微信的社交网络非常强,朋友圈粘度也很高,分享后被再点击阅读的可能就很大。

传统媒体真正意义上的噩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如果说互联网兴起后,传统媒体步入了一个下滑的阶段,那么到了博客等兴起后的UGC时代,传统媒体由于内容供给量份额上的变少,步入了雪崩的阶段。到了阅读是需要伴随社交关系的时候,它们顷刻间进入了“断崖”阶段,也就是呈一种自由落体般的下滑速度。因为传统媒体即便开设各种社交网络账号,无可避免的,人格化不够,很难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说它们没有粉丝,而是说它们没有社交网络,粉丝是单向的,社交网络是双向的),缺少这层关系,无社交不阅读,传统媒体的供给,匹配的阅读就产生了问题。当阅读量没有了之后,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无论是前端收费的付费阅读模式,还是后端收费的广告模式。

[1]  [2]  [3]  [4]  [5]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