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社交网络上又掀起了关于“富二代”和“中国留学生”的讨论。起因是发生在美国加州的一场车祸中,驾驶着法拉利跑车的中国留学生不幸身亡。用“富二代”和“中国留学生”作为一场车祸的主语,读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比较别扭甚至冷漠。类似表述引导人们这么理解车祸事件:讨论“富二代”和“中国留学生”,远比讨论车祸本身更加重要。在当今的社交网络上,我们经常遇见的恰恰是这种别扭和冷漠。
关于“富二代”和“中国留学生”的话题,很多媒体的报道似乎已经“模式化”。新闻报道模式化的结果是,社交网络转载容易被几个观点“绑架挟持”。上述两个身份标签让转载者有意无意给这起可能并不复杂的车祸事件“定性”。和国内媒体在报道中暗示和突出“富二代”与“中国留学生”不同,美国当地《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则特意强调,在这起事故中法拉利并没有超速。根据当地警方判定,事故责任主要在对方涉嫌酒驾的司机。
传统新闻媒体曾被称为是社会的瞭望台,其中一大原因是新闻让有价值的信息向大众流通,而且把关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质量。新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是,尽管新闻传播门槛降低了,新闻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也不断增强,媒体的专业性却因为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界限的混淆而下降。人们对新闻报道的情绪诉求逐渐超过了事实诉求。不管是媒体还是受众,我们关注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内心却越来越冷漠。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自媒体时代蔓延。许多信息未经求证就流入市场,片面扭曲的报道被不断转发,仿佛只是图一时之乐,新闻的质疑精神被“发泄”的快感所取代。我们看到许多新闻像是只为了挑起事端,让受众站队,而对真相不再真正关心。许多新闻报道的“烂尾”,正是出自媒体迎合受众快餐式的狂欢心理。就像这次令人惋惜的车祸,受害者赔偿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常在媒体和受众关注之外。
新媒体发展确实赋予了“草根”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但是公众接触到的报道越来越良莠不齐。网民似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转发评论只为了博一时之快。为了防止这种趋势恶化,作为信息发布者的专业新闻媒体要坚守阵地,不偏不倚地传播事实。作为二次传播者和担当自媒体角色的网民,则需要有一种内在自觉:新媒体让言论表达更加方便,但是更大的言论权力意味着更多的表达责任,公众需要更谨慎地对待每次发言。正如英国《卫报》去年刊登的反响巨大的文章《新闻对我们有害》,作者认为当今社会信息过剩却鲜有内涵。信息时代可能反而加剧了人们之间的隔阂。
新媒体像许多全新技术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我们如果三思而后行,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越关注越冷漠”的困境,更可以朝着“越关注越理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