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在线招聘,垂直向左猎头向右
发表时间:2014年7月2日 11:25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抢滩者的成功

2014年的招聘圈,足以验证当年《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戏言:21世纪什么最贵? 是人才!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社交招聘的开山鼻祖Linkedin终于开始了抢滩登陆战,2月正式宣布进驻中国大陆市场。这家成立于2003年,全球用户量已达3亿(大陆地区500万)的职业社交网站,早在2012年的营收已经逼近10亿美金(数据显示为9.71亿),年度首次超越老牌招聘网站Monster(曾为全美最大招聘网站)。在2013年的拉锯战中,Linkedin更是一骑绝尘,达到了15.29亿美金,将竞争者甩开了数条马路:monster当下的市值仅剩5亿美金,而linkedin则直逼200亿大关,成为百亿俱乐部的头牌会员。股价的表现则更加直观,monster的股价仅为linkedin的1/30。

是什么样的坚船利炮让战局斗转?linedin大获全胜的根源又意味着什么?

市场大环境的回暖发酵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设想08年之后如果全球经济一蹶不振,那么互联网招聘也注定成为一镜空影。可经济这事儿是最容不得假设的。但为什么唯独linkedin借了这东风赚的盘满钵满?除了被大家剖析了无数次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的不同,其根本的不同,则是“初心”。

上一个时代发展起来的以monster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以企业为核心,一切产品和商业行为逻辑皆以此为出发点,树立雇主品牌,为企业提供人才简历成为唯一的愿景。而代表职业社交的Linkedin,则以个人用户的职业品牌为核心,为个人用户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并树立职业品牌力, 充分重视个人用户价值的初衷与互联网行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自然,linkedin战胜了Monster,网络招聘的2.0版本取代了传统的1.0模式。

而国内鲜活的案例似乎在否定着着一切,哪一个才是更真实的我们?

智联招聘,三大传统招聘门户的代表之一。在坚守了近20年之后,日前成功在美上市。20年,散去了太多,领跑者和大多数追随者都已遍体鳞伤,横尸荒野。当潮水再次退去,人们惊奇的发现,智联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不是裸泳。仅就此点而言,智联招聘是值得钦佩的,其上市的意义恐怕是大于早年间的前程无忧。在这场历时悠长的马拉松中, 智联用自己的坚持跑赢了第一个赛程,当日市值7.24亿美金。

然而智联在下一个赛季的成绩会是如何,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唯有默默祝福。是否真的如外界诟病“躺在遗产上等死”,抑或不断通过类似收购jobDB这样的输血造血行为让自身重新焕发活力? 能把这一切看清楚并能付诸行动的,恐怕只有智联的最大股东SEEK了。毕竟,陨落的monster似乎已经宣告了什么。

没落并不意味着消失,仅仅是消失的前奏而已。高歌猛进的勇者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如同资本主义的初期会萌发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一样。变,不但有变化,也会有变革。

新生代的力量

喧嚣而杂乱既是无序,也是旺盛的生命力的体现。

垂直招聘,职业社交,移动大数据,猎头服务乃至基于微信微博的圈子招聘等各种商业形态一时间在国内的在线招聘领域喷涌而出,又无一不标榜自己是最先进的模式,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可无论是活在新闻联播里,还是活在互联网上,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对网络招聘业的创业者们尤为如此:有价值,被认可,才是生存之道。

对招聘领域的创业者来说,职业社交的创业之路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放弃”。虽然国内LinkedIn的效仿者们没有得到本土市场的认可,而且一派凋零残乱的景象,但不妨碍这个领域中创业者的激情燃烧。尤其伴随美国近期一系列像Jobvite、BranchOut、HireRabbit等寄生于Facebook而生的招聘网站崭露头角,基于社交网络大数据匹配的职业社交再次被推上了台前。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给人才添加标签、做出识别,然后再根据识别后的结果与职位需求的属性进行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精准匹配和深度信息的问题。在国内,人才雷达、易聘、脉脉APP等一系列公司应运而生,人人旗下的经纬网更是直接收购了一支大数据挖掘团队去改善原有产品,使其能与社交信息更加匹配。而刚刚上市的新浪微博也宣布将进行微博社交招聘。繁芜纷杂之下,总感觉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景象,一切明明都很清楚, 却又总踩不准点儿。而国人这些年刚学会的隐私权也将成为挑战此类创业团队成功的重大因素之一。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新兴军团的主力: 垂直招聘和猎头招聘。

垂直招聘网站其实兴起多年,各领域的专业招聘网站多如牛毛,只是代表企业匮乏,受地域,资源和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大作为较少,更谈不上名气。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垂直招聘的划分维度又是什么?地域?专业?人群?似乎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早年间在垂直招聘领域的创业企业,如做酒店人才的最佳东方,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万泉河(股票代码:430434),已经为超600万民工服务过大谷打工网。这些企业的运营情况其实已经真实反应垂直招聘的市场,只是垂直就意味着细分,出了行业,几乎不为人所知而已。

在2014,风头最盛的垂直招聘网站当属拉勾网了。先是获得了贝塔斯曼的500万美金A伦投资,继而不断提出了去猎头化,将垂直进行到底的口号。拉勾似乎是模仿是美国IT领域招聘网站Dice.com起家的,在不足几年的时间将垂直招聘的口号喊的响亮也实属难得。善于利用媒体进行炒作,是拉勾的鲜明特色之一。譬如近日来拉勾网又搞了“巴菲特午餐”的中国版。

在热衷媒体炒作的同时,拉勾似乎表现出了强大的进攻性。早先拉勾网董事长许单单讲到,未来拉勾的市场份额将有超过30%来自传统招聘网站,而剩下60%以上的份额将来自现在的猎头市场。 去猎头化,似乎成了拉勾的一个奋斗目标。

为什么要干掉猎头?显而易见,垂直网站的价值就是求职者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去掉一切中间环节。如同传统行业在电商时代逐步取消代理商的道理一样,一切阻碍垂直和直接的中间环节都将被取消。这大约就是垂直招聘网站要喊出“干掉猎头”口号的初衷。

而这个想法一旦形成, 一方面能快速向合作者亮出“身份牌”,一方面找到了一个传统行业的“落后代表”-猎头,作为进攻的靶子,再者又可以赢得媒体和大众的眼球,所以干掉猎头的口号,就越喊越响亮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垂直就是垂直,其价值和特色是其鲜明的生命力,在未来 垂直的作为来源于每个行业的自身的特殊性。譬如广告行业的麦迪逊鼓吹(现在叫麦迪逊邦),谁又能说它不是一个垂直招聘网站呢?

但猎头行业会怎么样发展,恐怕不是垂直招聘网站决定的。如同万科董事长王石所言: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的同行。2014,比垂直网站更火的就是猎头网站了。

在占领了楼宇电梯,地铁车身,乃至高铁的椅背之后,做猎头生意的猎聘网高调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7000万美金的额度成为5年来招聘网站最大的一笔融资。根据猎聘的官方数据,其注册用户已经超1100万。营销口径上号称简历质量远远高于智联和前程无忧。猎聘网展现给网络招聘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Ceo戴科彬的本色出演似乎也收效不菲。

无论是从猎聘的融资规模,还是其现实运营状况。垂直网站唱衰猎头的论调似乎都站不住脚。用圈子里习惯的话说,猎聘是奔着上市的节奏去得。

诚然,虚假职位的困扰不仅让求职者深感头疼,也成为猎聘网自身发展的心腹之患。而在多数企业HR眼里,猎聘更像一个新的51job或者智联招聘,改变的仅仅是商业形态和行为模式。有效,但又不那么有效。

但不管如何, 猎聘都已经成为互联网招聘领域的一块新招牌。

猎头招聘的另一个搅局者则是猎上网。虽然和猎聘只有一字之差,但商业模式却千差万别。猎上网是脱胎于传统猎头公司,创始人辛小蝶此前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传统猎头。这点直接影响了猎上网的商业风格。

猎上网号称国内首家唯一对结果负责的招聘网站。其直接的价值就是通过猎头聚合的力量,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候选人。

猎上网和猎聘网一样,首先都集聚了大批的猎头,所不同的是,猎头在猎聘网上主要工作是发职位,收简历,是在做信息流的事情。而猎头在猎上网上则是在“做单”:如同淘宝的买家和卖家,猎上网上的企业是买家,猎头是卖家。猎头把简历发给对应企业的对应职位,企业通过网站对人才进行审核,约面试,发offer,完成入职等工作。猎头也通过猎上网进行职位寻找,流程跟进,甚至收款等行为,变成了线上的业务流转。

这大约是猎上网的巧妙之处。不仅如此,在上线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与猎上网合作。譬如360,携程以及他的竞争对手去哪儿。作为IDG投资的企业,猎上网还为IDG投后的大批创业企业提供招聘服务。

到底是什么驱动着猎上网的快速发展?调查结果显而易见:钱。

猎上网的策略跟今年风行的红包撒钱模式不一样。猎上网只是很巧妙的将企业支付的猎头费“还给”了与之合作的猎头公司或者顾问而已。传说李嘉诚做生意的法则是“人六我四”,这样招致了大批合作伙伴的持续合作,猎上网正是采取了这样的手段,总体上按照28原则进行分配。

但笔者在调查之初依然不能理解这个模式为什么会吸引趋之若鹜的合作者,反倒是一家与猎上合作的猎头公司老板揭开了谜底:1,客户。多数猎头公司接单能力与找人能力是成反比的。猎上接得客户对一般猎头公司来说都是平时不敢想的大单,在28的分配比例下,干嘛不合作?2,收款保证,猎头公司都是小公司,在财务制度上一般处于弱势情形,猎上解决了应收款的问题,也解决了猎头公司很大一部分的管理成本。3,效率和专业:当一个平台能提供足够多得同类职位供应的时候,猎头们再也不必担心手里的简历无处安放了。效率的提升,不过是一个附属品。而当聚合效应发挥其价值,猎上给企业带来的招聘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平台优于个体,这是网络时代不争的事实。但凡事一利必有一弊,如果每个人都利用猎上这个平台去做单子,那猎头公司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么?猎头行业是否将步入一个新的“个体网络经纪人”的时代?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上面的猎头老板时,他的回答居然是: 怕,恐惧。不过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当时的心态矛盾到了极致,合作能赚到钱,但合作也能毁掉团队。 据说今年猎上网已经全面关闭了在职顾问的个人合作通道,只和猎头公司与soho猎头进行合作。在笔者看来,猎上的新策略,的确是适应现实环境的一步好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