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IBM和苹果宣布,两家公司达成排他性合作,IBM将把大数据和分析能力带给iPhone和iPad平板电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战略结盟,标志着大数据对全球互联网硬件设备的改造正式启动,也宣布了手机行业的又一次洗牌。而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IBM在另一领域的合作者——开课吧正伴随着相同的洗牌猜测,借用大数据技术“搅局”国内现有在线教育。作为国内首个泛IT学科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自然懂得互联网行业生存法则:能够一马当先去深入挖掘一个被所有人看好的新技术并快速将其与行业特性完美融合的企业、平台或产品必定会占领行业高地并抢夺大量用户。这样的结论使我们更加好奇,所谓的深入挖掘运用价值,难道只是跨时空分享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可以说,开课吧在教育领域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开拓型运用,玩起了抢夺在线教育高地的“阳谋”。
知彼知己之谋
首先,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户的一切行为变得明朗。很多快餐式的在线教育网站可能都遇到过这类状况,卖得风生水起的课程视频突然就无人问津了。试想一下,用户正兴致勃勃地观看一段课程视频,卡在一个很难的知识点,于是将视频就此知识点退回重新观看了很多次,依然无法理解,然后便放弃了继续往下学的兴趣和意念。而视频提供方则是茫然不知,推荐给下一位用户,结果发生了同样的问题,口口相传之下,课程没落实实属正常。但是相同的情况在开课吧有着不同的结果,用户不住地退回重看这些微观的小动作,全都将作为数据被采集到数据管理中心。而采集到的这些历史行为数据,经过分类归纳分析出用户行为背后的含义,并根据含义考虑解决方案,如因知识点难度太大则可重新录制并调整着重突出难点内容,以此类推。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开课吧知用户之行为、晓自身之不足,从而谋求服务的不断完善。课程的质量随用户的增长而不断提升,授课老师也更能直观感受到学生的知识盲点而更加攻无不克。
因材施教之策
其次,数据挖掘与反馈使学习获得妥善监督管理,成为治疗拖延症“三分热”的良方。如果数据搜集与分析带来了普遍用户的行为,那么数据挖掘所针对的就是一个族群用户群体的行为态度。开课吧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根据一些数据挖掘出不同的用户群体为他们贴上标签。比如将需要2-3天才能看完一个5分钟知识点视频的族群贴上“拖延症重症患者”标签,或者将通过内置系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访问时间和频次呈递减趋势的学生贴上“三分热”标签。这些标签除了将学生分类,未来还可对其对症下药分而治之。比如给“三分热”推送有趣的作业游戏,以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给拖延症设置铃声提醒,以突破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仍coding”的心理防线。有时,导学老师会对在线实时问答收集到的学生问题数据进行分类,相似问题进行统一回复提高效率,或帮助学生之间交换互答,从而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学习的力量并摆脱单打独斗的孤单感。这样的监督分类管理,既考虑到了学生学习情绪,完成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旨在实现将学生从被动调换至主动位置的翻转课堂模式。
厚积薄发之道
最后,开课吧还拥有个人信息数据储蓄的“银行”功能,与职业规划打通构成个人激励体系。对于泛IT行业的人来说,学习最大的目的在于跟上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行业竞争力。而在开课吧学完一门课程后,除了获得微专业证书还会保存最完善的学习信息,就像往自己的知识银行中存入了一笔丰厚的款项,在应聘时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记录进简历中即可。同时学习者还会被推送现有知识水准下可获得的薪资水平、可申请的职位、距离目标职位还有多远等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与建议均来自于找座儿。作为慧科教育集团旗下的在线学习与职业规划平台,开课吧与找座儿打通,进行数据共享:找座儿为开课吧用户提供准确的职业定位,这些职业定位对个人而言更像一种激励机制。开课吧则为找座儿的个人用户提供相应技能的补充,同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了完善的泛IT行业人才库。如此,个人用户便可获得真正达成从学习到就业到职业规划的一站式服务。
诚然,这些都只是开课吧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互联网教育中的一个缩影,但见微知著,在不断地分析积累下,开课吧可能比用户更了解用户,而用户自然更愿意高呼“理解万岁”投入肯对自己用心的平台怀中。而在互联网的世界,用户数量、流量作为平台业绩考核的标准,谁都可以看出开课吧对互联网教育市场志在必得的“野心”和众所周知的“阳谋”。这场大战似乎硝烟刚起,虽胜负难断,但依据开课吧“一站式“服务一再提高战斗规格来看,本次战争最大的受益者仍将是广大的互联网教育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