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背景相近、实力相当的公司,有的飞黄腾达,有的却销声匿迹了?无数的案例研究给出无数的答案,比如,赢家们弹性的商业模式,或者是有效的社区管理方式。失败的原因也可能是预算滥用、糟糕的产品布局等。但最终,所有的理由都会落到一点:“沟通”。
每一个公司的命运,都取决于沟通机制是否透明、富有建设性。现在国外科技公司间正流行实践一种“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这些公司包括众筹平台Kickstarter、音频分享品台SoundCloud和原创手工艺交易平台Etsy等。接下来,我们将分三篇来详细阐述,当代的科技公司应如何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习惯来助力团队成长。
首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又称,富有同理心的沟通),其目的是强化给予和关怀的力量。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取代那些低效、俗套的语言,并形成新的沟通方式。
假设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每天要工作 12 到 14 个小时,一个人做着三个人的活儿。那么,在跟同事聊天时,你希望听到哪种问题?
A. 你这周能把活儿干完吗?
B. 这周你有哪些 deadline 要赶?
A 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回答方式无非“是”和“不是”两种,不牵扯个人认知和任何情感。你知道如何回答都是最正确的错误答案,因此这样的对话让人紧张、反感、有防御性。
而 B 却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透着浓浓的关心和诚意,无论问题还是答案都需要思考。尽管回答了问题之后,你依然要默默把活儿干了,但却会感受到同事的尊敬和关心。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A是众多创业公司的通病——他们害怕资金用光、做出错误决断或者是招聘了不合适的员工,因此他们的表达方式简洁、苛责,直戳要害。经年累月后,这份焦虑彻底改变了他们,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反而让计划分崩离析。团队成员被恐惧牵着鼻子走,反复对封闭式的问题作出敷衍性的回答,让执行的积极性大大受挫。
诸位读者,如果你也在运营一支团队,最好也反思一下,日常对话中是否不经意间带入了暴力沟通?
从事企业即时通讯多年的imo云办公室,致力于用互联网思维的办公沟通平台重塑企业信息传递的方式、习惯和流程。imo建议,每一位管理者都应当找到一种合理、合适的沟通方式,友善地关注、回应团队成员的每一句话。而实践“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管理者首先具备——观察、感知、避免冲突等等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