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普通人敲响开市钟,迎接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在此前,经过巡回路演,阿里巴巴将每股发行价确定为68美元,筹资额将为21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纪录,按此发行价计算的公司市值将达到1676亿美元,超出全球竞争对手亚马逊的1500亿美元而成为美国资本市场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并创造最大IPO纪录,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会是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根据相关统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约为1.85万亿元,平均增速达80%,从而使得中国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尽管从营收看,亚马逊2013年为745亿美元,远超阿里巴巴的525亿人民币,但很显然,中国的市场前景和高成长性使得投资者更看好阿里巴巴的未来。在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亚马逊的同时,全球电子商务的权力中枢也正在从美国向中国东移。
很显然,这是一个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奇迹中创造的奇迹之一。阿里巴巴的成长如同一个神话,让很多人去探究其中奥秘。在中国这么一个难觅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的情况下,一个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公司的兴起的确令人着迷。芝麻何以开门?在中国现有的土壤和环境下,阿里巴巴究竟是一个特例,还是代表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崛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远比热炒阿里巴巴背后的花边新闻更有意义。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之后,创新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看,每一次金融危机,事实上都为下一次经济跃迁酝酿着巨大的创新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威廉·伯恩斯坦在《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一书中认为,1820年以来,人类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大爆发。他将发明创新的前提归结为四个因素: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以及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改善。在伯恩斯坦看来,一国繁荣的关键是与之相关的制度,即人们在其中思考、互动和从事商业往来的框架。精读全书,笔者深深地为其雄辩的逻辑说服。很显然,私人产权的保护是创新的动力,而科学理性主义是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类似于科斯所言的思想市场;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今天的国人更是认识深刻至灵魂和骨髓,至于交通和通信,更是成为时下正在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话题。
很显然,在时下的中国,除了交通和通信,其余的三个条件都极其残缺。以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例,中国 闭僵化的金融系统事实上不仅难以为中国的创新战略提供强大支撑,反而因其落后和某种程度的垄断成为巨大阻力。回到这次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国内很多人都觉得遗憾,暂且不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能够撑起这个巨无霸,事实上,在推动创新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真的已经完全落伍。
有点幽默的是,过去30多年,金融大多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服务,但政府主导的绝大多数产业在创新领域几乎完败,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和最近的光伏产业。而互联网企业在当初兴起的时候,因其巨大的风险和烧钱效应,国有资本是严禁进入的,不仅严禁进入,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是不允许给互联网公司融资的,这样的结果反而逼得很多互联网企业到海外融资,并为了以后海外上市的方便而通过设立离岸公司的模式使自己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一个外国公司。
如果不是寻求海外融资,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下,阿里巴巴不要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就是活下来也是很大的奇迹了。这次阿里巴巴的上市选择,再次印证了中国金融竞争力的短板。阿里先是选择到香港上市,但香港严峻的法律制度不允许阿里在合伙人制度上的安排,阿里于是选择了纽交所,而内地市场从来都没有成为阿里上市的选项,哪怕分拆业务。不痛下决心改革中国的金融系统,这种尴尬还会继续。
回到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金融危机之后最严峻下滑的考验,究竟是再次祭起刺激大旗,把房地产再次刺激起来,让房地产救中国,还是下决心调整结构,通过制度层面的激励和修正,真正形成李克强总理所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高技能、高才智的劳动力才是维持经济竞争力的基石。如果房地产真的能救经济,精明的美国人为什么不这么干?美国经济学家菲尔普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的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创新,“要想恢复经济活力,再次实现增长,美国人需要克服对房子的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