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1月25日晚上,热议已久的朋友圈广告终于正式上线,首批上线的广告主为宝马、可口可乐和vivo智能手机。
和朋友圈广告系统内测时一致,上线的三支广告均以文字信息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可“查看详情”看到详细广告信息。依靠右侧标注“推广”二字方便区分。也可选择“我不感兴趣”,不再接收提醒消息。
从1月21日一早开始,不少用户在刷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时就发现,一个名为“微信团队”的微信号出现在朋友圈里,并打着“推广”的标签,发布了6张图。6张灰色的图片上用白色字体写着:“它无孔不入,你无处可藏,不是它可恶,而是它不懂你,我们试图,做些改变”。这被“微信团队”称为朋友圈的广告测试。
“自家客厅闯进了发传单的”,有用户担忧朋友圈广告骚扰。尽管微信方面表示,目前朋友圈广告仍处在小范围内测中,并未开放投放,但是广告对朋友圈或将产生的“杀伤力”仍让不少用户对微信的未来心存忧虑。
艾瑞网专栏作者“盛京大志”认为,事实上从之前微信企业红包的逻辑来看,也是微信商业化的一种选择,冒着用户体验影响的风险,微信面临的不是一种所谓产品的创新选择,而是自身商业化未来的一次抉择,这是无法避免的。
此前有消息称,腾讯在2014年三季度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评估结果是年收入为100亿元左右。朋友圈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作为运营者的微信官方,如今不想再袖手旁观了。
用户担心被骚扰
虽然微信团队一再声明,广告不扰民,“是首款由用户来决定是否存在的广告”。不过,微信的社交强关系使用户对营销信息更为敏感。
之前的微商已经饱受诟病,代购行为让很多用户苦不堪言,因此这次广告推出后,引发了不少用户吐槽,有人发出“我好不容易把发广告的朋友屏蔽得差不多了,微信自己开始给我推送了”。有人直呼“朋友圈快变成广告留言板了”。不过,也有部分微信用户态度中立,表示可以理解这种商业行为。
那么,民意究竟如何看待朋友圈广告的呢?
近日,钛媒体发起了“朋友圈广告来了,你怎么想?”的投票,“无法接受”占56%,“没关系,理解正常商业化”占24%,“求推荐精准广告”占15%,“反正我也不用”则占3%。无独有偶,虎嗅网也发起了“你对朋友圈插播广告啥态度”的投票,结果也和钛媒体大致相同。“赤裸裸骚扰,朋友圈不会好了”占37%,“求给我推荐些真用得着的广告信息”占28%,“商业化很正常,继续‘喜刷刷’”占22%。另外,“怒卸朋友圈”和“本来就不刷朋友圈”的各占8%和2%。
一位“80后”用户表示:“现在的微信朋友圈早已不是朋友的朋友圈,天天充斥着心灵鸡汤、抽奖、代购,早就已经失去了生活记录者的功能。所以微信开始做广告变商业化,也是预料中的事,可以接受。”
在朋友圈广告亮相后,用户也自发思考出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和玩法。有用户调侃,微信朋友圈广告出现的概率来自于大数据分析,比如分析用户朋友圈语言特性和朋友圈图片内容,识别分类如下:年收入100万以上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
基于这种猜测,不少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用户被调侃为“簈丝”,而收到宝马广告的用户则自称“土豪”,甚至有些收到广告的用户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截图转发,在无意中形成了品牌广告的二次传播。
同时基于在朋友圈广告下评论所有收到同一广告的好友都可见的特性,不少人还在评论区搭车发布信息,还有网友改名宝马、可口可乐或ViVo发布各类信息,俨然有当年凡客体肆虐之势。
据企鹅智酷《微信朋友圈广告首份用户研究报告》显示,51.5%的用户认为最值得吐槽的问题就是“广告出现频率”太高。据悉,微信则对广告进行了规定,对单个用户每48小时之内推送一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