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兴衰会直接让那些缺钱的行业雪上加霜,比如O2O行业。O2O既是资本培育起来的市场,也就意味着在资本之战中,谁先赢得了“首垒”的胜利,谁就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近日,58同城宣布旗下子公司58到家完成3亿美金的A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KKR和平安创投。按照目前业界对于 O2O项目的“共识”,只有默认为O2O细分领域的第一名,才有“资格”获得高估值认可。例如,饿了么苦干两年,今年因为融得一个3.5亿美金,在行业就形成了不小的“爆炸点”。那么,58到家这个成立仅11个月的O2O平台如何获得资本如此大的青睐?是什么让它得到互联网巨头、投资巨头一致的支持和看好?
不可忽视“母公司”的功力
“同样拿3亿美金,是去稀释58同城大集团的股份,还是拿这些钱让58到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作为“最会做生意的人”,姚劲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更倾向于让58到家独立融资,而不是在集团层面去融资”。
做出这项智慧的选择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58到家不仅可以独立运作发展,同时也并不会失去“母公司”58同城在背后的支持。
第一层支持,资源。“在资本之上,更要注重生态效应”是在此轮融资中姚劲波和陈小华都曾经表达的观点。无论是与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58在资本层面合作的投资方,在更多的业务合作上,彼此之间未来都应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在资源整合,生态互通上,58同城将起到最大的作用。其囊括汽车、房产、招聘、生活重要领域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客户资源、渠道资源、流量资源,任何一项,都可以给到家很大力量,如果加上资本方、母公司的资源合力和资本合力,58到家占尽了在上门服务市场的先天资源优势。
第二层支持,眼光。58同城对于58到家的最大作用是什么?不会仅仅是缺钱给钱,而是能看到在不同的阶段,这个平台缺的是什么样的支持。在创业初期,58同城帮助58到家招聘服务人员,可能还有流量等其它资源的支持;相对这些,最重要的两点,其一是给58到家独立运营的权限,其二是让58到家以平台型模式做上门服务的战略,其三是良好的投资人关系。独立运营让58到家可独立融资,可有快速做出决策抢占市场的便捷;平台型模式让58到家会在未来更长远的市场前景中更能让资方和用户买单;良好的投资人关系,如果重点看58同城本身跟BAT的关系,就能发现在此轮融资中,其关键性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资方也一定客观评估过“母公司”58同城愿做坚挺支柱给58到家带来的客观优势。
资本倾向押注最具增长潜力的项目
KKR亚洲执行董事赵福在58到家主办的“58岳麓峰会”上表示,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有价值,除了看是否服务最广泛的客户,让他们忠实的使用企业产品,还要看企业是否有造血能力。
没有造血能力的企业,在残酷的互联网战场上难以存活。是否有能力快速打开市场,获得大规模用户增长,成为任何一个O2O企业都要面临的生存硬指标。创立近一年以来,58到家已经推出8大品类,覆盖30多个一二线主要城市。在陈小华看来,“与其在一两个城市探索,还不如在40个、50个城市探索。”这种集中发力的战术,让58到家在短期内做到市场领先,快速抢占上门服务领域的先发优势。
搭建大平台只是一个切口,陈小华认为,真正能让互联网O2O产品盈利的核心,是服务、效率和发展模式。移动互联网对生活服务业的改造和重塑,是大势所趋。他在写给内部员工的信上说:“决定我们生死的不是别人的看法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我们的产品或选择的模式,它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对用户而言,是不是几何数的改善了体验;对社会或公司而言,是不是几何数的提高了各个环节的效率;我们选择的模式,是否可以更快更广的适应到更多的城市或者品类。”
在他看来,58到家的定义是到家的服务品牌,每一个服务都依赖个体的人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对58到家的品牌塑造十分重要。58到家采取“直营+平台”的双轨模式,对接美到家、58月嫂、呱呱洗车等垂直业务。一线城市因体量规模大以自营为主,二三线城市采用合作模式。为了让服务更加专业和标准化,他们从最初的直接培训变成开放式培训,58到家负责考试和验收,符合标准的给予准入,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评级,这种考核与服务人员的工资挂钩。
从十年坚持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到抓住O2O上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窗口,58同城版图中的提前布局战略正在一步步显现效果。在上门经济模式中已经站稳龙头地位的58到家开始逐渐延伸至产品线的垂直、深度发展,58生态体系格局正在逐步成型。对于此轮注资的资方来说,58到家自身清晰的战略思路,快速的市场发展,以及未来的造血能力都是被看好的关键因素。结合58整体生态的未来空间,更是联手协作的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