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近日在重庆落幕,继去年九大业务版块首次集体亮相海南博鳌后,腾讯今年一口气在其西部地区首个战略合作城市举办了主论坛和12场分论坛,超过8000名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在分论坛之一的“互联网+金融”上,腾讯将其刚组建的FIT(Finacial Technology)和升级为战略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高调推向公众。
FIT是什么?
FIT算得上是腾讯最新的业务条线,就在此次大会的前1个月左右,腾讯宣布将原有的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整合,组建独立的“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一新的业务条线下设支付、理财、金融合作及大数据分析等7个部门和一个应用中心。在腾讯内部,FIT被称为“升线”,此举也凸显其布局互联网金融的雄心。
随着互联网金融正式升级为腾讯的战略业务和 FIT的设立,腾讯有望告别过去一段时间在金融布局上一直以产品形态展示、并无明确的互联网金融承载主体的状况。从基础支付体系、贷前征信、贷后风控、理财产品研发与销售、政策研究,到大数据分析应用,腾讯在互联网金融布局已然涵盖了全流程。
开放+连接,腾讯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相较于阿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满腔热血和不容有失,腾讯一度被视作不急于涉足的慢性子。从2011年开始在金融领域的动作不断,到2013年后布局理财通和在财付通基础上的微信支付,特别是一夜之间刷爆注意力的微信红包,点拨了腾讯的神经,也加速了其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步伐。
综合此次金融分论坛展示的互联网理财生态圈、新型安全的支付、风控与征信体系等,腾讯在未来的金融板块业务会沿着支付、关注风险、发展普惠金融、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问题等方向布局。
正如同时担任腾讯副总裁的FIT业务线负责人赖智明在本次论坛上表示的,“以支付为基础,融合社交优势,是腾讯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色”,作为一个“连接器”搭建起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进化成一个共享共赢、没有边界的生态型组织,强调与更多合作伙伴的连接。本次金融分论坛分享了过去一年腾讯开放平台创造的价值数据:聚集了500万创业者,合作伙伴总市值达2000亿。微信和QQ平台上,使用银行公众账号的用户达到1亿,为银行合作伙伴节省了20亿元的成本和费用,带动了2000万新增基金用户。腾讯合作伙伴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增长,相当于传统模式10年业绩的总和。
互联网+保险,能否再创惊喜?
传统保险的弊端日益凸显,从产品设计到代理人制度销售模式,渠道费用高、人力成本重,用户普遍遇到选择困难、流程不便捷,受道德风险和精算数据来源不全,保险机构也无法实现站在客户角度销售保险。而根据埃森哲2014年对全球保险用户的调查显示,中国保险用户对互联网保险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全球范围用户的平均水平。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市场呈爆炸式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到2014年,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增长到4.2%,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9%。
本次论坛首次披露了腾讯的保险理财业务,腾讯微信月活跃用户超6亿 ,QQ月活跃用户8.15亿,腾讯大数据资源与能力,社交平台与海量用户基础,保险购买场景。大数据资源与能力包括用户精准定位、定价精算和风险控制;社交平台与海量用户基础包括基于特定社交关系的定制产品、基于海量用户的服务渠道。保险购买场景包括腾讯车险购买场景、医疗健康、旅游、金融等等更多购买场景。
有关注中国和硅谷互联网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科技公司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领域甩开了北美西海岸的科技巨头。背靠强大的熟人关系网络,微信代替了原来由银行和其他商业公司主导的征信体系,建立起一个移动互联网下的资信体系,“微信支付”的用户数达到2 亿——已经追上了中国的信用卡用户数。
保险的本质是互助行为,当保险跟社交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与社交网络结合得比较紧密的社交险种就会有爆发性的增长。拥有海量用户的微信和QQ平台,以及积累的大数据资源与能力的腾讯,连接保险机构与海量用户,提供能够精准营销、定价精算和风险控制的大数据服务,基于场景定制的创新产品,以及具有深厚流量渠道的服务性平台,改善用户保险选择困难和流程繁琐的痛点。腾讯能否也像其他领域,在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的保险业务领域,弯道超车制造惊喜?
从这次腾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力和决心来看,如果说阿里做金融是必然,是出于对其电商生态的最重要拼图,腾讯更像是顺水推舟,按照“开放+连接”拓展日渐增多的业务板块,有了明确承载主体的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