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到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正好八个月的时间,李克强总理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从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到整整八个月,到“互联网+”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俨然成为年度第一热词,连接起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并推动着双创的浪潮。
据中国政府网,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正式公布。
另据报道,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有近2000家孵化器,总面积超8千万平方米。伴随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的创业、投资热潮,预计2015年在孵企业将达到数十万家,累计投资650亿元。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一个看似颇具技术味道的词汇,和每一个人密不可分且津津乐道?就笔者所闻,国家发改委至少半年前就和腾讯在进行密切接触,就“互联网+“展开座谈、研讨。所以,它既不是神来之笔,也不是无缘之木,更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真正凝聚智慧的前瞻性安排,并且有着互联网规模优势、应用优势的坚实支撑与更为广阔、更为深度、更具价值的融合空间,是国家优势可以持续凸现的绝佳支点——
主席说了些啥?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的讲话)
“要把中国从互联网大国建设成为互联网强国,并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让全人类共享。”(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习近平致贺词)
与此同时——
世界忙着些啥?
中国改革开放的同时,国际上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的过程。看似和“工业”脱离不了干系,其实质在于背后的驱动力变化了,目标和路径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GE发轫“工业互联网”;而德国发力“工业4.0”,日本也制定“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则对应以“英国制造2050”。
中国经济整体实力虽跃居老二,但发展的质量、效能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也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今后还有多大的潜力与动能?我们如何包容、保护新业态、释放创造力的动能?我们如何把握放、管、服务的度与节奏、方向、方式,最大化挖掘“互联网+”的红利、监管的红利、制度创新的红利?创新驱动与发展转型都需要找到合理的支点和杠杆,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可以担当这个角色。
因此,让我们记住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互联网+”行动计划 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03·05-06·24-07.04,这是几个值得铭记的重要时点。从3月5日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6月24日通过、7月4日正式发布,前后不过4个月的时间。可以说,“互联网+”行动计划及其指导意见是当前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十三五规划“建议
10.26-10.29-11.03,这又是三个重要时点。10日26-29日,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发布全会公报,11月3日则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提“互联网”5次,包括“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下一代互联网”等;提“大数据”2次,“物联网”1次。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央首次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概念,并将“共享经济”首次写入党的相关决议。
这是网络经济的高光时刻。“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它是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如何刻画关键路径?如何集成智慧,融合协同展开行动?作为互联网+的最早实践者之一——
小马哥想了些啥?
这是一个时代的转换,也是动能的转换。马化腾说“互联网+”是一条新起跑线。这句话不但对于互联网产业如此,也不仅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又没有终点。而每一间机构、每一个区域和人都是个性化的,故“互联网+”没有终极答案。
马化腾曾将信息定义为一种能源:“互联网+“是一种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集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
马化腾也指出,“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经济,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普惠经济是一种集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它能高效对接供需资源,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互联网+”在拼车、房屋互换、二手交易、家政服务等领域创新迭出,以“滴滴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井喷式发展,这为优化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实现绿色环保,解决现代城市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马化腾把“连接力”理解为工业发展与进化当中的 “第四种力量”。他认为在工业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三种力量即机器代替手工、电力的广泛应用、各类科学技术的兴起,而“互联网+”所带来的是第四种力量。前三种力量促进了社会组织与生产当中各个节点的形成,而“互联网+”将实现所有这些节点的连接,从而将一个一个孤悬的岛屿编织成彼此互通的立体网络。企业或组织运用“连接力”的程度越高,它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进化程度也将越高,也将在这场技术演进的竞赛中跑得更快更远。
腾讯的确也在践行这种思考,并将自己的价值和角色定位于: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生态型组织中,作为一个“连接器”搭建起新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提升“连接力”连接更多的合作伙伴,也帮助合作伙伴延伸自己的“连接力”——
腾讯和它的伙伴们做了些啥?
“互联网+”最简洁的概况就是“连接一切”。腾讯、Facebook不约而同都要“连接整个世界”。华为也推出“全球连接指数”,认为“连接”是新的生产要素,据之判断竞争力、成长性。那些能够重塑结构、连接一切、有机交互、优化生态的组织将居于领袖地位。连接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企业能力当中就有必要增添一个新项目——“连接力”。连接,连接一切,打造“第四种力量”。
中国制造2025发布周期比较短,除华为、海尔、红领等机构外,整体尚未取得可观的实质性进展。多数对于工业4.0、CPS、网络化智能化等概念及其操作思路、转型方向、所需准备还比较迷茫,加之信息化本身以及“两化融合”都需要补课,所以该领域还略显沉闷。相关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发布是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OS,在2015年4月底,腾讯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与“QQ“物联”和“微信硬件”共同构成腾讯在智能硬件上的生态布局。与后两个平台聚焦在应用级和应用连接不同,TOS+更加接近系统底层,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在提升用户体验、将硬件与内容服务相融合、硬件间联通以及商业模式这四大痛点。
事实上,腾讯在2011年就开启了开放战略,是全国第一个开发者创业平台。乘风互联网+,腾讯开放平台历经三次进化:从PC生态到移动生态、多终端生态,再到众创生态。腾讯把合作伙伴视为用户、员工外的第三条生命线,“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按照马化腾的说法,腾讯并不希望成为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而更渴望生长进化成一个共享共赢、没有边界的生态型组织。据了解,目前腾讯众创空间已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厦门等25个城市布局落地,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11月8日,腾讯众创空间又落户全国首个双创社区----北京回龙观;创业公司总估值超过2000亿元,其中10家公司进入上市流程,成功融资的公司达到49家。同时,众创联盟创业基金超1000亿元,对外分成超过100亿。
微信对社会生活改变了啥?
在“互联网+”的大战略下,越来越多省份、城市政府部门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接入微信,把微信政务民生公众帐号采纳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载体、新通道。
截至2015年10月,微信“城市服务”已覆盖全国12个省份,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69个城市率先上线,涵盖交管、公安、出入境、交通、生活缴费、教育、医疗等政务民生的众多方面,为2亿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的便捷生活。微信城市服务开放平台已能提供专有接口支持、四步轻松接入、标准开发工具降低成本、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四大类目共计285项服务。
定位在北京的用户通过微信“城市服务”入口,可享受“量身定制”的15项民生服务。其中,环保举报、公共自行车等环保相关服务,为北京首创。在广西钦州,微信报警服务平台具有接受报警、求助、违法犯罪举报、现场调解处理等4项功能,上线一个月就接受到群众报警800余起,其中有效报警508起,均得到了妥善处置。
目前全国已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除了就诊,检查,取药之外,整个就医流程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服务累计超过300万个患者,平均为患者节省就医时间50%。
同时,微信“城市服务”的推出,将“用户与各行各业连接”变为现实,今后还会助推医疗、酒店、餐厅、百货、快递、票务、高校、景区等机构和行业快速实现“智慧转身”。
面向未来的红利有些啥?
业界预期,“互联网+”的红利将支撑中国持续发展的下一个10年。“互联网+”是一场全覆盖的社会化创造性实验,一场深刻的生活方式变革、关系模式再造与新生态的全面重塑,也是一次重新发现新生产要素、释放生产力动能的集体实践。
“互联网+”有丰厚的红利给予连接者、跨界者、融合者、创新者,表现在:
连接一切,互联互通,打破信息阻滞、失真或孤岛化、非结构化,通过“互联网+”让连接垂直、高效、智能、形成闭环,会沉淀信任性关系,提供基于人性的便捷高效,建构跨界融合的基础,也为释放个体创造性、优化社会生态保驾护航。
腾讯认为,“互联网+”就是连接一切的新生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细分化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同时这又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进化,催生出无数的新产品、新公司、新模式和新业态。
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发育、构建、优化新生态,从而让创新创业生态化自由生长,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红利!“互联网+”可以促进要素的齐备与匹配,可以促进跨界融合,特别是让创新创业生态化自由生长。某种程度上,新常态就是新生态。重要的是,政府不是旁观者,在创新新生态的发育上,可以大有作为。
正如马化腾所言,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面临的变化,它不会是一场非此即彼的断裂式变革,而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渐进式变迁。
(作者:张晓峰 价值中国会联席会长 “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