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类可以感受疼痛、描述疼痛,却无法定量表达疼痛;如今,疼痛(PI)等脑状态指数成功从脑电波中提取出来,脑状态的定量特征指标表达成为可能。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飞华通)将在“互联网+”论坛发布主题为“互联网+脑——创造核心医疗及居家健康的新模式”的报告,面向国际发布其在人类脑科学测量研究领域超过三十年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技术——从脑电波中提取出疼痛(Pi)指数、意识镇静 (WLi)指数、焦虑(ANXi)指数、舒适(CFi)指数、脑耗能(BMR)指数、脑疲劳(MeF)指数、记忆加工(WMF)指数、左右脑偏侧 (LRBU)指数等脑状态的定量特征指标表达。
时至今日,大脑依旧是人类认知的黑洞。伴随社会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疼痛、紧张、焦虑、大脑老化、失眠、压力等多种身心疾病都会对脑状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人们急需客观定量地了解大脑状态,为预警、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目前以心理智能测试、神经电生理测试、影像学检查为主的传统大脑测量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诸如心理智能测试受文化、教育程度等影响较大,耗时较长,效果差,指标过于主观;神经电生理测试耗时长、不敏感、不易诱发,需要复杂仪器;影像学测量更偏向器质性,无法实时和连续,无法常规使用。因此,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无创、客观定量的脑状态检测。
客观定量数据开辟脑科学转化应用新径
基于10年脑电波基础研究和20年临床脑科学应用研究,以及过程中收集的超过20万例脑电波大数据,易飞华通在国际上首次自我命名了多达二十多个脑状态的定义、名称、常模值范围、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路径,并结合互联网+的应用架构,将技术转化为可穿戴式的疼痛、意识、焦虑、舒适、紧张、疲劳、脑耗能、脑偏侧、睡眠等脑状态的客观定量测量监护设备,突破了神经精神心理疾病只能以心理量表作为常规评测大脑状态的限制。
其中,疼痛的定量测量,可以为医疗机构对于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化的科学手段,也可以为广大人群居家化的疼痛监测和疼痛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镇静(WLi)指数和睡眠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完善患者镇静过程的用药和居家化的睡眠疾病管理;焦虑、紧张、舒适、遗忘、脑耗能及左右脑偏侧等脑状态指标,可以为神经、精神领域的医生实现客观化定量化测量监控精神心理状态提供辅助手段,并可以在健康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脑体检服务,使每个人都能时刻了解自己的大脑特点、能力、效率。
脑状态监护仪以智能传感器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为依托,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拓展脑状态监测的应用范围,助力于早期筛查、疾病诊断、临床监护、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及随诊评价等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脑状态监护仪不仅可以满足目前医疗领域对脑状态客观定量测量的刚需,填补医疗市场空白,而且以互联网+ 脑+X为应用模式,为服务于民用市场提供医疗基础。
20万例大数据凝练23项指标
易飞华通用了33年完成从大数据到产品的转化,研发团队通过10年探索使用脑电波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从1983年开始将脑电信号转为数字信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数学计算,找寻规律;在1993年提出BIS(脑电双频谱指数,反映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情况);紧接着进入观察期,从1996年到2004 年,易飞华通和医疗机构以及医生合作,搜集大量患者脑电数据,特别是极限数据,如死亡、无血供的大脑、低体温等,总结反复出现的规律数据,用数学算法提取出一千多种常见的数据指标;接下来的7年BET将总结出的多种指标在临床上进行验证,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用多元回归算法找到了抑郁、焦虑、紧张等临床表现与客观定量指标的相关性,初步应用在心理精神领域。
截止2015年,易飞华通从20万例大数据,上千个指标中,凝练出镇静指数、疼痛指数、睡眠结构、脑健康和脑能力指标等共计23项,并将上述指标转化为产品。2015年8月至12月期间,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进行脑状态指标的临床预实验,对疼痛、意识、焦虑、左右脑偏侧、脑耗能、脑内敛等多项指标进行初步验证。据主持预实验的教授以及临床一线医生反馈,客观定量化的脑状态指标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目前的脑状态,如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术中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认知的改变,慢病患者脑状态的改变;而且具备辅助医生临床用药决策的潜力。
易飞华通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李岳先生表示:“期望可以尽快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借互联网+的东风,将服务深度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将服务广度延伸至亚健康、养老及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