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脑波控制万物 一次奇幻的揭秘脑科学之旅
发表时间:2015年3月9日 12:10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王鹏

作者:阳光

导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触角的延伸,大脑——这个人体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渐展现出其更新奇的一面。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访问一家脑电波高科技应用公司时,通过脑电波的测试和体验,揭开了一部分脑电波如何指挥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脑皮层、互联网、服务器、机器人之间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脑电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对人机交互的未来做了大胆的猜想。

日前,我刚刚访问了一家可以利用脑电波控制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在一座大楼三层的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当我戴上专用的脑电波采集器时,屏住呼吸,试图用意念让那个疯狂旋转的小机器人“停下来”时,它居然真的停住了!

在此之前,它一直在疯狂向右旋转,显示我是一个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偏侧者”;当我头脑中努力让它向左旋转时,小机器人也极其“艰难”地往左转了几下;更多的时候,它在前后踌躇,显示我在思考;当它几乎快静止不动时,我的思考几乎也停滞了。

(国内一家高科技公司发明的脑电波控制机器人,当人、机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交互时,它也能按照人的意念行动)

脑电波控制万物!?

早在1924年,德国一个小诊所的私人医生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将两个连着电线的金属片,分别放在病人的前额和后脑时,电流计上出现了一条清晰的曲线变化,大脑中的电流得以第一次被人类发现。这股电流即非来自心脏,也不是皮肤表面,而是人的大脑。这种用来测量脑电波的方法叫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贝格尔医生还将脑电波按频率进行了分类,如阿尔法(α)、贝塔(β)、西塔(θ)、伽马(γ)等,对应大脑的不同状态,如清醒或冥想,熟睡或思考等。

(德国医生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一个世纪之前他最早发现了脑电波,由此打开了科学家们用脑电波辨识、描摹和控制人类意识行为的奥秘之门)

如今,现代的脑电波处理技术已经突破了脑电波这种按频率波段的分类方式,已经可以采用小波计算技术,作为脑电波的分析计算工具,将脑电波分解为不同的脑状态数值,我去这家高科技公司就看到了这样的分类,包括脑能耗、脑惰性、脑疲劳、脑专注、脑记忆加工、脑内敛、左右脑偏测等10多项脑状态数值。

由于脑电波和人类的行动、意识和情感直接相关,而且整个测量过程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因此,脑电波被大量地用于临床医学,用以治疗从焦虑失眠、多动症、老年痴呆到脑肿瘤、癫痫等各种疾病。计算机科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结合,催生了像“神经电生理”这样的新学科,科学家们用脑电波得以破解越来越多的生命密码,尤其是人类如何利用脑波(也就是意识)控制自身的行为、控制机器甚至控制其他人。

就在我参观的这家公司,就见到了这种用脑电波控制的座椅和机器床。患者坐在椅子上,导引自身进入睡眠状态,座椅就会配合使用者的意念进行变化,直到平铺开来,变成一张床。而脑电波控制的机器床则能够帮助一些特殊的患者,如瘫痪在床无法移动自己身体的老人,完全凭借本人的意念即可自动左右侧身、上下抬身等等,缓解了褥疮症的并发,提高了卧床者身体运动的自由度等。

更神奇的是这样的脑电波控制是来自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使互联网变成了每个人大脑的外延组成部分,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运动控制中枢,睡眠控制中枢等脑皮层控制中枢使用。脑电波指挥着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脑皮层、互联网、服务器、机器人之间自由穿梭,将人的生命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互联网因而成为了人的一个生命器官。可以想象以互联网的强大计算能力,是可以引发一场人类生命健康模式的变革。

(脑控制沙发座椅,这样的智能座椅通过互联网云技术连接到人脑,同样可以实现椅子对于人脑意念的理解、判断和自觉反应,可通过人机的交互学习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状)

(脑控机器人床。这样的人工智能床具能够帮助无法自主翻身的重症患者(如瘫痪老人)按照病人的自主意念,实现自动翻身、抬身等动作,避免了严重褥疮病症的发生)

你了解自己的“脑健康”和“脑能力”吗?

关于人类行为的测度和管理,管理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描述:任何一种行为,“如果无法衡量,则无法加以管理,如果无法数据化测量,则无法加以衡量”。现代医学虽然已经证明大脑才是真正的思考器官,但思考是如何产生的,它依赖什么样的规律去运行,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神经电生理学依靠脑电波这样的可以测量的数据模型,去追踪、识别和模拟人脑的意识运行规律,指向了未来人机交互这一最激动人心的科研领域。虽然每个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血型、星座、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等自我表现特征会有所了解,但我们对于自己的“脑健康”和“脑能力”又有多少了解呢?

在我访问的这家公司,我戴上一个专用的脑电波采集器,大脑在配合耳机发送的音乐和指令进行意识活动,大约5、6分钟后得出了“我”的“脑健康”和“脑能力”分别如下图:

(我通过脑机接口,获得云服务器经过大数据模型发现之后得出的个人“脑健康”诊断分析报告,在国内,脑健康还没有像体检那样为大众所熟知)

其中我的“脑耗能”指数515(标准值200)。数值越大,脑能耗越多,其它器官得到的养分就会越少,患病机率就会加大。事实上,我上一周连续熬夜工作,每天晨昏颠倒,的确是“超额用脑”!

我的“睡眠轻重”指数15(标准值20)。数值越小,说明入睡快,睡眠深而多,不易醒。的确我已经快一个礼拜没有好好睡觉了,这两天睡眠质量非常好!

我的“脑惰性”指数243(标准值250)。数值越高,说明脑节奏越快,越懒惰。如上所述,我这两天已经累得不太喜欢用脑思考问题了。

我的“困倦”指数15(标准值15)。数值越低,说明当下越不困倦。我测试前刚刚睡足了午觉。

我的“警觉度”指数22(标准值15)。数值越大,说明越紧张和敏感。的确,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

我的“内凝”指数32(标准值30)。数值越大,表示抑郁和焦虑越多。的确,我上周有很多焦虑的事情发生了!

我的“疲劳”指数69(标准值20)。30以上是疲劳过度,40以上是严重脑疲劳。这个不用解释,我的疲劳指数超过标准值三倍还要多,最近我的确太累了!

我的“左右脑偏侧”指数48(标准值100)。大于120是左脑型;小于80时偏右脑使用型,偏左脑擅长逻辑,容易快乐或者有某种严重依赖的嗜好;偏右脑长于形象思维,易抑郁。我已经严重偏右脑,长年如此。

(同样通过脑机接口获得的我个人的“脑能力”报告)

鉴于篇幅所限,我就不再一一对照标准描述我的“脑能力”了。

人、互联网、机器的联合会让人类长生不老吗?

互联网时代,人、机器、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充分的联合,那么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脑波控制的机器人,还是其他人脑交互技术,会对人类有何种影响?

既然互联网同机器成为了人类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离长生不死又有多远?脑电波这一承载着人类所有意识活动的信息在人、互联网上穿梭、存储,不就意味着你的生命移植到虚拟空间中了吗?你不就长生不老了吗?试想一下,互联网——这个人的外延器官不断向你提示:你的血管拥堵了多少,你的大脑消耗了多少能量,你的免疫细胞在什么位置,你的记忆状态等等,这就像升华了你的生命,代替你感知到了目前人类不能感知的生命体信息。

这家高科技公司所发明的脑控机器人床、机器人椅正是将互联网作为你大脑的一部分,替你感知身体的不适,然后,替你的大脑发布调节你的体位指令,实现生命体健康的一个缩影。迟早一天,互联网将学会你的所有认知和情感,即使你死去,你的精神式灵魂也在互联网上存在。你的感觉存在、思想存在、和其他人的交流存在,能够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在未来将给人类带来的现实场景,你做好准备接受它了吗?

原文详见百度百家《脑波控制万物 人类将毁于机器人?》,略有改动。

原文链接:http://maxiangyang.baijia.baidu.com/article/44840

作者简介:

阳光: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记录、观察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会、数字媒介和媒介融合等,主要作品有《纯粹关系——网络分享时代的社会交往》、《网络英雄传》、《新浪模式》等。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07775号-1】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