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公开数据看,目前包括移动医疗在内的互联网医疗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据了解,由于同质化竞品大量存在、BAT流量价格越来越高,商家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盈利普遍不高。天猫、京东是天然的比价平台,使得医药B2C平均毛利率为19.3%,平均利润率为-1.3%,少数实现盈利的企业,净利率也不超过2%,只有美国连锁电商巨头的20%~40%。
有分析认为,医药B2C亏损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参与者增多导致大盘被稀释,过度竞争导致行业毛利率下滑,促销战带来邮费及促销费用上涨拉高了整体费用率。
在李鑫看来,当前国内大多数的移动医疗企业仍然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如现市场上较热的消费型医疗概念设备,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如血压与血糖等设备,对于数据缺乏深度挖掘,客户之间的互动性差,而其他一些医疗互动平台与社区,其盈利则主要通过转嫁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来实现。例如,刚上线不久的“平安好医生”是其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将客户引流至平安健康险这一利润出口的一颗重要棋子。
在2015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医疗数据的共享是最困难的问题,根本障碍在于,医院没有共享数据的动力。“要把公共医疗数据打通,必须由政府推动,否则移动医疗产业很难发展。”
“数据壁垒在医院之间甚至卫生主管部门都存在。但芯联达通过联合一批具备一定技术开发能力和区域资源的中小医疗信息化服务商,为本地客户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移动医疗系统实施服务的基础上,打破了数据壁垒,形成了网络化数据。”杨宏桥认为芯联达打通的数据壁垒未来是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点。
芯联达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芯联达的i呼目前已经得到很多医生认可,甚至有的医生通过该平台获得可观收入。
不过,该负责人还表示,i呼同样也面临着“生存”问题,移动医疗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企业尽管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但因为热钱不想错过投资机会仍能获得资金,实际上会搅乱这个市场的发展,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所以我们也需要有足够资金保障,使得我们能在市场培育期很好地生存,不会在黎明之前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