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萌/文
前几日,在北京郊区看到天空中正在进行大阅兵排练的战斗机群铺天盖地呼啸而过时,才真切的意识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幕已经拉开了。作为一个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媒体从业者,自然对媒体在这次大事件纪念报道中的反应和动态非常关切。
在对当前各类媒体的报道进行整体的了解后可以对媒体报道进行分类。目前,尽管七七事变的纪念日已经临近,但电视以及纸媒等尚未有大的举动。在网媒中,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开始逐渐推出大型纪念专题。
其中,腾讯网在首先推出了《壮歌》抗战纪念年度报道专题,并在移动和PC端同步上线,在时间维度上已经远远领先与其他媒体。在其官方的宣传中称,《壮歌》在报道基调和内容表达上都与其他媒体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立意昂扬,而且投入重点资源制作了一系列的大型视频纪录片和新媒体的互动栏目,腾讯网对于此次报道的重视程度自是显而易见。事实上,早在5月9日,腾讯网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对红场阅兵进行直播的媒体,就已经成功看出腾讯网在此次报道中的野心。
网媒深度时代的来临
从媒体当前的表现来看,这次的抗战纪念报道或许将是中国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如果说1998年的世界杯报道让新浪借此一役一战成名,那么2015的抗战专题将开启网媒的深度报道时代。此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对比将开始有了明显的转折,而这个分水岭,正是此次可以被称之为 “媒体行业格局之战”的抗战专题的大比拼。
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对于传媒体媒体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固有的媒体资质和成熟的采编团队。然而,在这次抗战专题中,传统媒体的优势并没有凸显,而像腾讯新闻这样的网络媒体反倒是玩得风生水起,无论是花样百出的明星互动还是真实严谨的纪录片,亦或是充满技术感的3D画面,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网络媒体为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恢弘抗战史。
尽管腾讯网主推的《丈量》、《艰忍》、《卓绝》等核心纪录片目前仅上线了一小部分,但是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专业内容制作所带给人的感染力。以《丈量》为例,在60集的内容中,以8位影视明星为导游,分几条线路,重走国内外二战以及抗战中的战争路线,这种明星+真人秀+风光+泛历史的视频制作方式,在形式上别开生面,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另外,从技术角度而言,要驾驭抗战这样宏大历史题材的深度报道,其难点和盲点可想而知,如资料的搜集能力、议题的切入点选择、栏目的策划、技术手段的创新等等,都是必须跨过去的一道道门槛。此类专题报道由于难度较大、牵扯面广,以往几乎全部是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队的专利,在过去,网媒就算想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纵观国内主流媒体对于这次抗战的专题报道,我很明显地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报道的形式在多样化,内容在深度化,尤其是网络媒体,更是表现抢眼。此次以腾讯网《壮歌》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抗战深度纪念报道专题的横空出世,或许正昭示着网媒深度时代的到来。如果把这个案例置于当前的媒体格局之内,我们会发现,原来网媒的突围之路近在咫尺。
网媒的突围与加冕
近十年,尽管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其在发展上依然遭遇着非常大的瓶颈,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跟传统媒体仍然相距甚远。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媒体在技术、团队以及内容采编上的成熟,现在进行此类的大型专题报道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而本次抗战纪念报道无疑是给了网媒一个打破天花板的最佳契机。
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人们获取资讯和新闻的渠道和场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10至2014年,使用手机看新闻的比例由57.1%剧增至98.2%,伴随媒介的多元化,媒介注意力得到分散,“垃圾时间”被瓦解,移动媒介的“黄金时段”被重新定义,多方融合的网络媒体成为未来新闻的大势所趋。
而且,近几日,我还注意到这样一则不太不起眼的消息,腾讯新闻在抗战专题中推出的纪录片《丈量》、《卓绝》等内容也将在重庆卫视进行播出。显然,腾讯网不仅开启了网络媒体首次大规模投入进行抗战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更创下了反向输出到电视台的记录。这种反向输出,在当下的媒体格局中,无疑是极具象征意义的。
如果说在过去,传统媒体主要做深度内容,网络媒体偏实时报道。那么在未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功能将逐渐重合,界线愈加模糊,拥有更多流量和表现形式的网媒或许将更具优势。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的情形之下,网络媒体将逐渐替代传统媒体,成为整个媒体江湖当之无愧的霸主。
如果说视频化是网络媒体的“宽带革命”,那么移动化就是信息传播的“时空革命”,而社交化则是受众与媒体的“关系革命”,再加上新闻定制化、个性化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一时间,似乎传统媒体真要被网络媒体取而代之。这一点,从这次两者的抗战报道中就可以窥探一二。如果说,腾讯《壮歌》还只是网媒的一次牛刀小试,那么在未来网络媒体必将成为兼具实时与深度的“大媒体”,那时也必将是网媒集体加冕的奠基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