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抢着上头条的节奏。
滴滴快的刚宣布“深入敌后”,投资了Uber的竞争对手 Lyft,神州专车也不甘示弱,抛出了B轮融资5.5亿美元的重磅消息。而就在9月17日,神州租车发布公告称,优车科技完成2.5亿美元的A轮融资。仅仅过了两个半月,神州专车A、B两轮就已完成8亿美元融资,创造了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两轮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在专车市场上,神州的风头一直被滴滴和Uber所压制,这或许是很多实业型公司的“通病”,不善于、甚至不屑于讲故事,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一套。马云说,很多人对新事物会经历四个认知阶段:看不见,看不清,看不起,来不及。马云说这番话是很多年前,针对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不被人看好所发出的感慨,但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再新奇的模式也不乏追捧者,倒是一些身上带着传统气质的公司,反而被看不起,看不清,看不起。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声称自己是风口上的猪,哪怕你是一头真正的狮子,也很容易被人忽视。
神州专车就面临类似的尴尬,这家创造了互联网融资纪录的公司,一度被贴上缺乏互联网基因的标签。这也难怪,神州专车和神州租车一字之差,关系昭然若揭。前者很自然的就会被认为是一家很重的公司。其实神州专车虽脱胎于神州租车,但其运营主体优车科技算得上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优车科技的车辆并非自有,而是从神州租车等其它第三方租赁公司租赁,优车科技通过互联网平台运营这些专车。这种模式与滴滴 Uber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来自于租车公司的专业车辆,而后者主要以私家车为主。可以说,造成神州与滴滴Uber商业模式的巨大分野的,不是是否具有互联网基因,而是车辆和司机管理模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后果,可能会在今后的竞争中逐步显现。
最近的考验可能来自即将出台的专车新政。据媒体报道,传说中的专车新政,最核心的内容是,从事网络约租车业务的车辆必须有运营资格,司机也必须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认证。这一政策一旦落地,全部为自营车辆和自有司机的神州专车基本可以平滑过度,而滴滴uber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大调整,有可能伤筋动骨。前一段传出滴滴大规模买车的新闻,正说明其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政做准备了。在这个意义上,神州反而从后来者,变成了先行者,快与慢的辩证,的确很有意思。
互联网英雄喜欢快,喜欢讲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但做企业不是拍电影,快和慢是一个节奏把握问题,没有一定之规。滴滴和Uber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和巨额补贴,聚拢大量私家车辆和司机,可以说把“快”做到了极致。但服务业本质上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尤其是专车,针对的是高端客户,线下的服务质量才是最终成败的关键。通过“快”的手段聚拢资源固然是好事,但能否慢下来,把服务做好,这才是根本。都在说“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和“+”好比任督二脉,打通了才能无敌于天下。
与滴滴背后的腾讯和阿里,以及Uber背后的百度相比,神州专车没有BAT级别的战略投资人在背后为其站台。神州租车+联想控股+华平的投资组合,也称得上豪华,但总让人感觉缺点什么,让神州专车这家公司看起来不够性感。但刚刚融完B轮的神州,有点像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谁敢说接下来不会有让人期待的姻缘呢?阿里和苏宁牵手了,京东牵手永辉超市了,在商业世界,只能说,我始终相信利益至上……
最后我们说说钱的事。即便神州两轮破纪录的融到8亿美元,但跟滴滴几轮融资攒下的30多亿美元家底比起来,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意思。但回过头来看,滴滴B轮融资只有1500万美元,C轮也只有1亿美元。当然,这样对比对滴滴或许不公平,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专车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只能说神州捡了个大便宜,它没有在早期市场培育上付出过大的成本(这些成本都有滴滴快的和Uber“代付”了),有点坐享其成的意思。此外,滴滴看上去有钱,但现在战线分布那么广,专车、快车、顺风车、代价、巴士、海外投资一拥而上,加上专车新政对车辆性质的要求,全线烧钱已经不可避免。这么一算,30多亿美元真的很多吗?有时候,有钱没钱,恐怕不是看绝对数字那么简单的,要看你是专心打一口井还是挖一片坑。
神州专车顺利融下B轮,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均势短期内很难被打破。之前一顿乱拳,谁也没能打死谁,谁看上去也没掉队,那么,在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就得看谁的战略对头,资本雄厚,管理得当。专车之争,到了拼技术含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