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业“办公痛点”梦想+打造Windows式极致空间体验
发表时间:2016年1月27日 10:42 来源:新科技
随着资金寒冬的到来,众创空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少品牌都放缓了扩张的脚步。但总有例外者。
梦想+联合创始人王晓鲁向思达派透露称,“梦想+”正加速扩张步伐,“在春节前后,在北京还会有6个空间对外开放,网点总数将会达到12个”。而2016年,梦想+的拓展规划是新设50-80家,包括外地在内。
据悉,这家致力于破解中小微企业办公“痛点”的联合办公空间,目前已在望京、回龙观、国子监、百子湾、建国门、雍和宫等核心地带落地,且运营良好。如望京“梦想+”入驻率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达到了80%,而百子湾“梦想+”的入住率一直保持在100%。
让王晓鲁团队真正在意的并非扩张本身。他们欣喜的看到,随着网点增多,“梦想+”空间的底层技术系统及管理模式开始真正发生作用:中小微企业及创业公司可以依托其中一个网点,调动“梦想+”在北京多处的办公资源,并可以基于此构建全新的“网络化”办公架构。
“我们正在让‘办公’发生一些改变。”王晓鲁团队觉得,他们“+”给自己及客户的梦想,开始在发芽。
Airbnb为什么会选择入驻“梦想+”?
“我们专注办公这件事,致力于把它做到极致。”王晓鲁不愿意“梦想+”被打上众创空间或孵化器的标签。
“我们要做的,是把未来10年的办公理念、以及大公司的办公体验,提前带给中小微企业、创业公司及自由职业者。”他说。
这种极致,一方面体现在对有形空间的处理细节上。
“事实证明,物理空间的设计与人的生产效率、创造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我们认为,在现代化企业中,空间和设计已经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王晓鲁称,“梦想+”对这一问题的考虑角度是,一是如何把有限的空间高效的利用;一是如何处理好空间与人的关系。
比如,建国门“梦想+”,将超级玛丽主题带入办公环境和会议室,让年轻人有一种虚拟现实的体验感;雍和宫梦想加,将文化墙变成了艺术作品展,在办公室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艺术作品,激发灵感,也为相同爱好的人提供社交的话题。
比如,几乎每个来望京“梦想+”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哇,这个办公室简直是google级的”。在这里,除了开放式的敞亮空间,还有4-16人不等的独立空间,座位间隔宽敞舒适。此外,这里还设置了就餐区、不同的沙发休息和洽谈区、大小不等的会议室,个性化的站立式办公工位、供你放空的冥想室,具有社交属性的就餐区、茶水间等。
据王晓鲁介绍,Airbnb首批入华的团队,经过口碑相传获知“梦想+”之后,首站办公室就选择了梦想+百子湾。
“这些平时在硅谷工作的人和我们说,像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他说。
办公领域的Windows
对有形空间的用心处理只是“梦想+”极致办公追求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无形空间资源的连接和开发。
“我们更关注空间里的公司和里面的人。”王晓鲁尝试着将自己的梦想形象化,说“梦想+”想要成为“办公领域的Windows”。
在他看来,尽管每个“梦想+”空间设计有很大不同,但基本上会遵循“空间、技术、氛围”三个核心要素来构建。基于这三个层面,打造出最好的办公体验,同时降低扩张的边际成本。
“硬件”就是物理空间的设计、工程和运营,即怎样让有限的空间实现功能最大化,资源最合理的共享和利用。
“软件”就是智能办公系统。“梦想+”希望未来的一切能交给系统,每个用户通过在线就可以完成从申请到入驻,再到办公管理等所有的事情——包括门卡、会议室预定、网络、打印、付款、娱乐以及生活服务都被集成到手机上,扫码即可实现。
比如,“梦想+”现在就取消了前台和行政人员,未来还希望能够做到更加智能化。比如,通过这套系统,租下“梦想+”的一张办公桌后,用户就可以调用目前已开放的其他个空间的几十个会议室资源。
在此基础上,“梦想+“还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让每个入驻用户获得更好的增值服务。
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区社群的建设。“梦想+”目前的做法是,营造硅谷式办公氛围,通过功能区引导用户自主社交和交流。此外,还特别设立“社区经理”角色来深化运营,激发空间的社交氛围。据介绍,目前在“梦想+”,每个月都有创始人聚餐,社区内部每个礼拜都有福利。
王晓鲁认为,未来社会是开放的,大学的围墙会被打破,企业的围墙也将被打破。Google、腾讯新的总部大楼都展现了这样一种趋势。而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甚至大公司一些开放的部门,通过这样一种环境和组织对接更多的社会资源。
“大公司、小公司,甚至社会生产组织架构,都将会发生很多改变。”王晓鲁看来,“梦想+”目前的实践,正是顺应这样一种变革趋势而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