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汇了现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联系,因此无线路由器产品作为网络的基础设备在市场会拥有庞大的数量占比,通过电商平台不同的定位、价位和需求,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区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无线路由产品,其中所谓的主流无线路由器主要指售价低于130元的大出货量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咋看一眼价格不起眼,甚至有20元、30元的价格,但作为路由器厂商占领市场的先锋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平易近人价格的无线路由器也使得成本较紧张的用户能够体验到无线网络。
互联网+时代,路由器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全球网络进程的发展,但多年的市场反应也同时指出,路由器实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耐耗品,即消费者更关注于路由器本身的品质而非价格。因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理念使得消费者对于跑量无线路由的品质诟病颇多,今天在下文我们收集了一些主要的路由器群体的这几个问题,剖析现状认清其本质。
用料成本解析
首先消费者对于无线路由器的投诉最多方面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无线路由器产生的网络会出现掉线、缓慢甚至消失等状况,重启路由后能够部分解决,但问题会持续恶化直至无线网络消失。从用料问题来分析,事实上很简单,问题源于低价路由器品控和成本瓶颈,撇开路由器外壳做工成本,总所周知,无线路由器内部由控制芯片、闪存内存、网络变压器以及天线、主板等数个配件组成,每一种配件都有高低不同的供应商可供厂商选择,比如TP-LINK和D-LINK都拥有自己的芯片供应商Atheros、Realtek,虽然两家的供应商产品在品控上并不出色,但考虑到企业利益等诸多因素,不可避免的在低价位产品中会选择自家产品,市场中诟病较多的路由产品主要都集中在此系列中,并非芯片有质量问题,主要是整个芯片解决方案在设计寿命之初,就是以快消品理念进行的。因此,部分厂商认为如此便宜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似乎也是“理所因当”的。
此外在用料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的细节问题,良好的路由器内部PCB上应该不存在“飞线”、“粗焊”等问题,对于芯片应该配备带导热的散热片、部分元器件应使用绝缘胶布固定防脱落等工序,而部分厂商的低价路由器产品往往内部粗制滥造,长时间使用就会发生热量过高、元器件脱焊、设备烧毁击穿等问题,往往买回家用不了几个回合就断断续续出现问题。
无线覆盖范围小、信号干扰、速度缓慢问题解析
接着是无线覆盖范围小的“罪状”,低价无线路由器主要的信号差症状在于隔墙后就丢失了信号、信号微弱时有时无以及看得到信号却无法连接网络。速度缓慢是仅次于上述两点另一个普遍问题,“缓慢”的无线网络使得在线视频成为“幻灯片”,让简单的社交软件图片都难以刷新,更有甚者速度低于了3-4G网络。
这三种问题如同人体的肝胆胃,三体相连互相影响。无线标准、无线路由器内部芯片、天线方案收发功率是三个主要因素。首先讲标准,关注路由器市场可以注意到,价格决定了用户是否使用较慢的11N无线标准路由器,还是使用11AC新标准路由器,两者在无线速度上的差异几乎可以用天地之差来形容,但实质上来说,11N路由仍然可以满足目前绝大多数的无线应用需求,在单人单设备情况下,即使是百兆宽带接入,11N无线路由器仍然可以支撑高速无线网络,但进一步来说,由于11N路由器仅使用2.4Ghz频段作为信号收发通道,而平时家中的各类遥控器甚至能产生电磁场的微波路和冰箱也会“污染”此频段造成了无线路由器信号在2.4Ghz频段中的迟缓通过,而全新的11AC标准路由器都采用双频,即2.4Ghz+5Ghz的双频段收发模式,通过5Ghz的传输规避了干扰风险,因此随着消费者对于无线干扰的重视以及未来无线设备的增多,11AC无线标准已经成为了市场必然趋势,如何在低价位中挑选“靠谱”的无线路由器势必会成为一个“学问”。
回到速度慢问题,实质上并不复杂,除了无线标准本身的硬件影响、内部无线网络芯片上的EMI屏蔽组件和无线天线的连接方式对此也会有影响,EMI屏蔽关系到路由器内部电磁干扰的屏蔽,如同磁场影响指南针一样,只有屏蔽电磁干扰,无线路由器才能发射更“纯净”的电波;而无线天线的焊接也关系到天线的收发品质,比如斐讯通过优质的机内焊接配合5dBi无氧铜天线也能够达到破百覆盖范围,当然业内除了有通过良好的焊锡品质提升效率外,目前主流的方式也有通过铜质无线接头进行连接,无线信号的收发品质决定了一款无线路由器的覆盖范围,焊接方式和天线功率影响比重较大。
带机数量少解析
少数消费者将带机数少也列为一种问题,尤其是家中无线设备较多的用户会时常处于设备被强行“踢出”网络的尴尬。在市场中,厂商并不将带机量作为产品的参数写入表格中也使得这项性能成为隐性问题。
带机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路由器本身芯片的处理能力以及无线收发单元的功率和效率,同我们上述的成本问题挂钩,性能更强大的芯片搭配配置合理的增益天线单元势必能够提高带机数量,消费者从一款路由器的基本参数最大无线传输速率属性上可以较粗浅的了解产品带机能力,450M无线路由器势必强于150M产品,当然由于都属于11N无线标准,两者在传输速度和无线覆盖范围上并不会有明显区别,但在带机能力上前者理论上可达到后者的三倍。而对于逐步上升的11AC路由,芯片解决方案的更新换代和至少四条增益天线单元的配置其带机能力会有更显著提升,斐讯一类做工较为扎实的1200M无线路由普遍都能够带机十多台。
基本功能缺失、扩展少解析
最后,功能方面的“坑货”也得到市场一部分回应,这些问题涉及太多,在选重点归类后,可总结为:网络安全机制缺失、操作方式不人性化、没有智能的APP等。
事实上回归成本问题,部分厂商受限于利益因素,对于产品固件本身的开发处于停滞状态,尤其是跑量产品,运行一个远程管控的APP平台需要额外的成本,如果对于跑量的无线路由器开放,势必会影响整个平台的负载,使得成本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固件问题上,很多的厂商在低价位路由上都采用晦涩难懂的老式菜单,并阉割了对内外的防火墙、端口映射、流量控制、APP云端控制等功能,这并非他们没有,而仅仅是为了成本考虑进行的“阉割”。这些中庸的固件系统,虽然可以通刷系列产品,帮助厂商省去开发和未来升级成本,但只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有些甚至连基础的DDoS防火墙都不配备,对消费者网络安全形成巨大隐患。即使对于发烧友,能够通过对此类路由器进行刷机使其获得第三方固件系统提供的安全措施、扩展功能(NAS、远程下载、翻墙),但刷砖、硬件损坏等问题比比皆是,即使成功,这样长期使得硬件超负荷运行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悉数上述几大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厂商的成本控制和对待消费者的态度是整个路由器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是否所有的跑量路由器都这样不堪?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内也有不少“讲究”的路由器厂商,对比其他厂商硬件,以国产厂商斐讯为例,斐讯使用了比较成熟的联发科MTK芯片解决方案,在无线单元和PCB 板的焊接、绝缘和芯片散热上都做了出色的考量,可承载大量无线设备接入、实现了11AC高速路由在速度、信号范围、信号强度、带机量、成本和耐用度方面的周全。在扩展方面,以斐讯主流全系列产品标配云端APP,以人性化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操作,而且配合齐全安全性功能,更可拒蹭网者于千里之外,让用户享受舒适、安全、高速的无线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