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分针已经走过了2016春节,这个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也正逐渐演变为另一场消费盛宴:中国游客在海外“爆买”、“洋年货”成为春节期间的“硬菜”、“年货节”的战火从线下烧到了线上……
近日,苏宁大数据中心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发布“2016消费力量春节品质消费大数据报告”,用数据计算剖析消费轨迹,用理性思维解读消费习惯。
消费者购物欲何时强?年前三周和晚上
对于置办年货的最佳时间,如果你还认为是节前一周,那么,这个年你就做好“吃土”的准备吧。
苏宁大数据显示,年前的消费高峰,最早发生在距离过年还有三周的时间里。没错,那时候年终奖刚刚到手焐热,给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买个手机,给远方的父母买件衣裳,给温馨的小家添置点新物件儿。
于是,第一波春节档消费高峰出现。两周后,也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消费高峰也如期而至。那时候就是“缺啥买啥”,为红红火火过大年再添一把薪柴。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早已没有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那么一天当中,消费者何时的购物欲最强?苏宁大数据给出的答案是:晚上。
在9点-23点的非睡眠时间里,移动端和PC端的消费订单量较为稳定,而0点-8点,移动端毋庸置疑成了占比最高的销售终端,但PC端用户则在平均消费金额方面异军突起,明显高于移动端和其他时间端的消费金额。
看来,“剁手”是“夜猫子”春节期间重要的夜生活之一。
年货最强“CP”:玛卡搭肉脯,奶茶配菌菇
如果你只知道和“奶茶”最配是东哥,那么你就OUT了。
苏宁大数据告诉你,红遍全国、能绕地球n圈的香飘飘奶茶,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在购买它的同时,还会同时选择购买菌菇。
不妨想象一下,窗外冬雪纷飞,屋内,一杯热腾腾的奶茶配上一锅新鲜的菌菇,如此黑暗的料理,画面太美。
此外,玛卡和肉脯也成为春节期间另一对打包取得高销量的“CP”。都知道玛卡是进补佳品,没想到传说中的“壮阳神器”原来还可以配肉一起吃。
而在所有所售的商品中,坚果,成为被关联购买次数最多的商品。可与麦片配餐,可与茶水混搭,甚至,还能与调味酱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坚果,当之无愧地成为最百搭的食品。
潮爸潮妈消费观:爱宝宝,爱生活
深受互联网影响的85、90后潮爸潮妈们,虽然有了宝宝,但仍然有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享受着O2O消费模式带来的便利。
报告显示,潮爸潮妈们的消费行为在年前和年后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年前,母婴服务、家电清洗服务、汽车服务及服装鞋帽成了潮爸潮妈热购的商品和服务。为了过个喜庆年,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整理拾掇一下小家,已成为年前消费的主流趋势。
而过完年,宝宝们收到的压岁钱自然给家里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很多潮爸潮妈选择将这笔钱用于亲子游,一家人在旅游中增进感情。
当然,潮爸潮妈们爱宝宝,也爱生活。年后,女性护理、男性剃须刀的需求量倍增,潮爸潮妈们对宝宝好的同时,也不忘提升在自己的消费品质。
这份报告中还披露,上海以人均浏览一次消费17.31元成为最“土豪”的城市,而重庆、郑州、济南、南宁、成都等城市,虽然成交额不是最高,但消费者用大把的时间用于浏览页面、选择商品,城市的“慢节奏生活”或从当地的消费习惯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