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 正文
100offer:瓦解在线招聘行业的“小而美”
发表时间:2016年3月30日 15:58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半年以来,LinkedIn的股价已经跌了接近50%,其所蒸发的市值约等于一个Twitter——高达百亿美元——这种坍塌事故,在硅谷也是近来罕见的。

在线招聘行业绕不开的一个死结在于:撮合完成的时刻也就意味着用户的长期沉默或是流失,效率越高,就越是打击用户活跃的增长。

所以LinkedIn重度依赖邮件推送,不断提醒用户至少每天访问一次,哪怕它其实心知肚明——用户并不是每天都在找工作——这种做法相当无奈,毕竟华尔街只在乎数字,但是LinkedIn试图将个人主页变成联网简历的做法,又反复受到非标准化需求的冲击: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公司会在GitHub、 Dribbble等平台直接筛选程序员和设计师等人才,那些专业渠道或许效率相对较低,却更加真实。

于是,形式创新就成为那些心有余悸的创业同道共同选择的手段,比如美国的Glassdoor(主推雇主评价功能、)Dice(大做减法聚焦于科技垂直行业),以及中国的Boss直聘(快速连接求职者和拍板者)、100offer(以人才拍卖切入高端人才市场)等。

百舸争流,巨舰搁浅。

月初,100offer完成25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几乎就在同一阶段,它在美国的产品原型Hired也落地了高达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就资本市场的传导性而言,后者成立四年以来的高增长速度,构成了前者的想象及估值空间。

曾与100offer的创始人贾智凡聊过在线招聘产品应当如何兼顾B端与C端的话题:作为一个有着中介性质的Marketplace平台,B端的企业(雇主)和C端的用户(求职者)需要保持供需平衡的关系,如何同时取悦双方并实现规模的同步增长?

贾智凡的回答很坦诚:做不到。

他认为,就像“鸡与蛋”的课题一样,一定会有先后之分,传统招聘网站是将B端前置,极尽所能的满足企业需要,从而收取信息费用,比如下载简历、招聘置顶、广告展示等,而100offer的思路则是押注C端——至少是在未来数年之内——不惜一切办法刺激用户流入。

这种选择差异的背后,则是两种观念的竞争。

选择雇主的平台,认为只要入驻企业的广度足够大,便可最大限度覆盖海量人群,用强大的势能吸聚谋求失业者,信奉的是岗位稀缺的趋势判断。

选择用户的平台,相信精英人才自带的光环效应,将手术切口定位在那些企业需要“重金挖人”的岗位上,把人笼络到了,饥渴状态的企业就会自然的倒贴过来,信奉的是人才稀缺的趋势判断。

在贾智凡看来,两种观念没有对错之分,倾向于雇主需求的,也确实扫荡了数量最为庞大的中低端求职市场,而倾向于用户需求的,则在与猎头的竞争中拿到了质量优等的高端人才。

创业之初,贾智凡考虑过这款舶来性质的产品是否需要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改造”的问题,毕竟Hired的“小而美”可以在硅谷赢得美誉,但是专注于小众人群,无疑是对中国市场具有的人口红利优势的一种浪费。

换句话说,100offer究竟是以工具致胜,还是拉上服务的大旗?

工具导向,就是追求极致的匹配效率,一个简历群发出去,马上能够抵达企业的账户邮箱,而企业设定好搜索类目,也能快速把简历批量下载到本地。服务导向,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慢”下来,严格遵循服务行业的体验原则,介入求职流程做好每一桩“生意”。

“其实就是想要解决投了简历杳无音讯的体验,这种雇主高高在上、求职者忐忑不安的现象,任何具备真才实干的人都不会容忍”,贾智凡说,100offer的用户平均能够拿到7.6个面试邀请,每个面试邀请的接受率约为27%,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充分的余地来挑选合适的机会。

直到今天,100offer在个性化的服务这条路径中越走越远,若以撮合成交的数据来做标尺,100offer和它在中国的同行——那些同样致力于以打败传统招聘巨兽的明星创业公司们,如拉勾、周伯通、猎聘等——差得很远,但这也是求仁得仁的结果:在对年薪30万以上的优质求职者——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吸引力上,100offer是首屈一指的。

为此,100offer付出了大量的运营努力,其招聘体验师团队会帮求职者整理履历、分析offer甚至安排专车接送面试,玩性颇大的贾智凡也会参加由公司举办的用户聚会,保持100offer在产品之外还能维持一个私密性的人脉圈子,就连产品里积淀下来的那些数据,也被100offer的内容运营拿来制图解读,放到社交网络里疯传。

相比色彩简约的工具,服务更添一层信任成本,这是影响100offer发展速度的难题,也使其运营成本制约了盈利时机:相比猎头的收费,100offer对企业而言相当“廉价”。

去年九月,100offer甚至在亚马逊上架了一部名为《年薪20万到80万的进击——高端程序员如何跳槽》的电子书,并在信息产业的分类中获得了热销榜第一名。

“我们的目标用户,不缺工作、不愁机会,他们要的,是选择权”,在谈话的尾声,贾智凡表示100offer的准入制会长期坚持下去,他的团队会人工筛选每一个注册用户,并坦诚公布希望服务那些“有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有国内外一定名气的互联网公司工作经验”的候选人。

因此,100offer也是一边期待触及更多的用户,一边拒绝掉很多慕名而来却难以达标的用户。

这就是“小而美”的代价:为了抵达终点,总有一些弯路需要趟过。就如Airbnb的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所说:100万人觉得你还不错,不如100个脑残粉狂热的爱着你。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