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Alpha 1S的登台,给全国众多的家用机器人企业打了一记强心针,纷纷奔走相告,仿佛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就等待淘金者光临了。
的确,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管家……这些概念从2000年起就不断的被热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普及化在各个政府和企业的日程表里越排越近,好吃懒做的人类坐等机器人无微不至照顾的梦想似乎在逐步照进现实。
现在的家用机器人,很直接的说,它就是20多年前的手机,就是30多年前的个人电脑,正处在爆发增长的前夜。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如今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有一个怪现象:产品在行业内被普遍看好,但是最终没什么销量,非常尴尬,比如小鱼在家概念炒的火热,最终实际销量实在寥寥,不足为外人道也。
原因是什么?价格太高?产品知名度低?不知道有没有人想清楚,反正没有人说明白。其实道理并不复杂,今天咱们用经济学里边际曲线的工具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未来会是怎样的。
事实上,在家用机器人领域,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够造出来的产品,和普通用户对于智能家用机器人的期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方面消费者对机器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会想的很离谱,比如有人就问:机器人能给我洗衣服吗?能给我做饭吗?这种要求对机器人现有技术水平来说,太难了。不是不能做,而是成本太高。现有技术水平,消费级机器人的功能必然是十分有限的。
另一方面,消费者因为没有体验,难以认同产品功能的价值,不会愿意花很多钱为“看上去意义不大”的功能买单。
就是说技术能力上,现在能造出来的产品只能是蓝线以上的,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是橙色线以下的。
这样,功能在消费者眼里“差不多”的机器人,限于成本,价格让消费者无法接受。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市面上那些个产品……不说也罢,你拳头大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只能转转头,居然好意思说自己是机器人?你还是放过机器人吧……
因此单纯的降低成本绝对不是机器人的成功坦途,甚至可能是取死之道。
但是机器人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首先产品功能将大幅增强,同时制造成本也会相应降低,造出现在人们能够接受的产品,这时,机器人产品就会有相当的销量了。
接下去,随着销量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机器人产品,产品功能的真正价值渐渐被消费者发现和认同,甚至形成对产品的依赖。这个过程像 20年前人们不觉得手机有必要,而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一样。那时候,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机器人价格将大大上升,从而形成新的粉色曲线。
然而未来太遥远,大多数机器人公司等不到那一天。面对当前的现实,家用机器人的公司都在怎么做呢?
好吧,我承认我其实是个推销员。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今天带来的蛋壳智能机器人确实做到了另辟蹊径,创新方案降低成本,用廉价版的成本,制造出了功能尚可的家用机器人,它的名字就叫蛋壳。
请注意,蛋壳之所以能降低成本,绝对不是削减功能,关键在于创新方案。在同样的价格上,我们能够实现比市面上的廉价产品丰富得多的功能,从而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白菜的价格,尖端的设计,超高的用户体验,蛋壳已经拥有了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前提。
蛋壳机器人团队的愿望就是,当智能机器人逐渐成熟时,我们让用户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机器人,更是小孩子的玩伴,老师,家庭的保姆,老人的护理师,蛋壳会让智能机器人像80年代的彩电,90年代的手机一样,迅速的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家庭都能体验到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与舒适。
与其他公司趁着各种展会,科技会,投资人,傻白白的展示自己家的机器人到底能做什么,又测试了什么功能不同。蛋壳无论是从研发,到活动都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在告诉大众,智能机器人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
目前“蛋壳寄语游戏”开始了,但凡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直接描绘你心目中智能机器人的样子、功能,即有可能获得我们“蛋壳纪念版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