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人口约6.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50.3%。这么大数量的农村人口,目前得到的金融服务覆盖仍然不足,而只有足够的金融覆盖才能盘活农村经济产业链。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幸运的是,如今的农村,互联网技术大大普及,电商概念不断渗透,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互联网企业多年积累的数据和模型可以帮助实现对农民的风险定价,从而能够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然而,电商渗透农村金融,面临着从农户消费习惯到支付习惯、物流基础服务不健全等问题。最重要的,如何取得广大农民的信任,是任何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攻克的首要难题。
京东农村金融,深入田间地头,覆盖20万农户
京东布局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略晚于阿里,但这并不影响京东帮扶农村经济的决心。
2015 年春天,京东集团公布了京东农村电商的“3F战略”: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时。京东和阿里巴巴做农村扶贫的思路都是基本都是围绕农村电商及农村金融三大方向展开的,但在具体执行战术上大有不同。
农村和城市不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深入了解农民的切身需求和风险资质。为此,深具物流设施基因的京东在团队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打造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上,效率惊人。京东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后,为了家电渠道顺利下沉,又开设了“京东帮服务店”,“京东帮”合作商户可以在当地通过路演、大篷车等方式做地推。另一方面,京东在田间地头招募大批(兼职)推广员,做到每个村至少一人,既推广了京东农村电商战略,又拓宽了当地人口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以京东披露的数字为例,截至2015年年底,京东乡村推广员已达到15万人,可覆盖15万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数量已超过 700家,服务覆盖超过800个县;京东帮服务店布局已超过1200家;特产馆及特产店相关商家达到近600多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都是实实在在在起作用的数据,不是僵尸数据,京东还计划在2016年底,累计建设1500家县级服务中心,招募25万推广员,完成1600多家京东帮运营,覆盖全国40 多万个行政村。
渠道做好了才能谈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为了最大程度盘活农村经济,助力农村扶贫,京东农村金融在整个农村经济生产链条上从采购农资到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来做金融。作为京东农村金融战略落地的重点内容之一,“京农贷”就是京东针对当前传统农村信贷手续繁琐,效率低以及信贷金额低等痛点,推出无抵押、低利息、放贷快的高契合度信贷产品。京东金融还把保险、众筹、消费金融、理财等众多金融产品嵌入各个场景,给农民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程度疏通经济链条,提高用户黏性。15万个京东乡村推广员能够覆盖15万个村的农民的消费金融需求和理财需求,目前京东披露,已为20万农民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2016年1 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就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在“十三五”期间京东集团在贫困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主要用于生鲜冷链宅配体系建设,保证将贫困地区生鲜产品配送到全国主要消费城市;在832个贫困县中选择200个县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县,直接或间接帮助20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针对这些扶贫示范县,京农的农业贷款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和额度。
阿里农村金融,一路探索,一路合作
阿里是做农村电商最早的电商企业,一直以来都以提升农村经济活跃度和农民收入为己任。早在2003年,在江浙、广东一代就形成了乡镇淘宝创业聚集地——淘宝村。2014年10月,阿里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即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阿里助力农村经济的思路,基本是挖掘各地特色经济,通过淘宝店的形式加强当地对外贸易的能力,帮助当地农民提高收入,但对以种植、养殖的农村传统行业嵌入程度较低。崇尚轻资产的阿里,在打造淘宝村时,多让当地采用自治模式。由于发展过快,各类淘宝村、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管理成本大大上升。如今,发改委与阿里巴巴签署农村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在未来三年内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这是阿里继续发扬淘宝店的特长的体现。
除了可以开淘宝店的农民群体,还有大量继续种养殖的农民的生产信贷需求,对此,阿里也开始从物流、风控等角度发力,为这部分农民提供贷款。去年9月中旬,京东率先推出农村信贷产品“京农贷”,与之捆绑的是京东农资电商,阿里巴巴不久就推出了农村信贷产品“旺农贷”,模式基本都是和当地农资企业合作,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农业大县,能规模化生产的农村。未来,阿里还在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能力,从“物流+金融”的角度,提高传统农业经济的金融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