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优信通过六七亿人民币的巨量投放费用,成为了广告公司的大金主。但是,这种类似快消行业“砸钱打市场”的手段,是否真的让优信获得了相应的品牌认知,还是最终沦为了一颗价值昂贵的礼花弹?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百度指数情况,便能窥得一斑。
2015年,10月7号,借着《中国好声音》决赛的关联度及“上上上优信二手车”的鬼畜传播属性,优信二手车着实火了一把。但火过之后,优信二手车再无热点曝光。去年10月8日,“优信二手车”关键字的百度指数在236380的高位,6天后“优信二手车”的广告指数回归到37000左右的常态,再到2016年4月份,“优信二手车”百度指数已经下降到25000左右的半年最低谷,与去年10月相差极为悬殊。
关于数亿元的投放,优信这么说
那么,优信是如何自己评价2015年数亿元投放效果的呢?近日,就在炒的风风火火优信起诉58同城侵权的发布会上,优信执行总裁彭惟廉做出了 “回答”:“我相信在座各位,就算没有用过优信二手车,经过我们去年1.8亿的《奔跑吧兄弟》冠名,3000万的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数千万请11位明星的代言,巨额投入在分众、电视媒体、网络媒体、OTV等渠道,在座各位应该多多少少也知道有一家公司叫优信二手车吧。”
拿着整个二手车行业超过一半的融资额,烧掉数亿元的广告费用,最终换来的仅仅是“应该多多少少知道”这样一个品牌效果,优信的投资人面对这样“诚实”的自我评价,恐怕是要“跳跳跳跳……脚了”!
“炒作”赢不了市场,就像烟花照不亮天空
从11位明星代言人的豪华阵容,三千万鬼畜广告占领“好声音之夜”,再到近日优信提出的三千万索赔,都暴露出优信二手车目前最大的问题:追求短平快的搏出位,躁动的发展节奏实在不是一个沉下心做市场的公司应该的做为。
就像这次优信针对58同城提出的索赔事件,一个原本严肃的话题却让高达“三千万的索赔”抢去了风头。因为,按照既往的类似事件,索赔金额仅仅只有几十万元。侵权案件主要是依照三点判断,一是自身损失,二是对方获益程度,三是让法院判定。甚至优信在现场特别请到了一位律师,然后在其请的“专业律师”的见证下提出了3000万这一不太合乎逻辑的索赔金额;并利用尚未到手的3000万,打“公益牌”,炒作以“受害者”的身份把钱全部捐给社会。由此可见,借题发挥已经成了优信的本能反应。
坊间传闻,优信的品牌总经理拥有多年的快消品品牌传播经验。那就不难看出,优信各类广告投放都聚焦在明星、冠名、赞助、事件炒作上,其品牌传播方式有很深刻的传统行业痕迹。如“跑男”冠名,好声音60秒鬼畜广告,11位明星代言等粗犷的投放方式。然而,二手车作为家庭消费的大宗支出项目,与快消品决策快、见效快的特性完全不符。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来说,怎样通过长期行之有效的公关传播策略帮助市场培育,进行产品力和品牌的持续传播,才更为重要。
互联网从来不缺少各种颇有噱头的事件炒作,比如比基尼美女展示二维码、斯巴达三百勇士被抓等。但是,粗暴烧钱或吸引眼球式的炒作对现在的优信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无助于改变困境。
彭惟廉“挂帅”背后 优信是否陷入信任危机?
最近圈内盛传,投资方对优信大举投放却转化低效不满,所以投资人直接介入监督,由此产生彭惟廉挂职执行总裁职务的局面。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发布会上,媒体问及优信经营情况的问题时,彭惟廉以“至今整个二手车行业的融资额优信占了一半以上”,用融资额高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经营数字。
作为2011年成立,已到D轮融资,花费数亿资本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直到现在还不能向外界展示良好的自身良好的造血能力,恐怕有些说不过去。不仅至今商业模型、盈利模式还没有跑通,甚至犯了选择困难症:B2B烧了2.9亿美元补贴车商,然后投身B2C,投放1亿美元也没有打透市场、打到用户痛点;近期业内又传闻其将要大额融资做C2C,或将业务拆分上市。优信在商业模式上的不断试错,不仅直接拖累其营销方面难以将市场打透,更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直到现在如果问及消费者对优信二手车的品牌印象,除了鬼畜广告外,好像再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光靠砸广告博出位,若不提高自主运营水平,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和平台价值,那么优信二手车的发展前景就很堪忧了。恐怕就像升空的烟花,虽然够亮够响,但是要照亮天空是不能指望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