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广州天空乌云密布,顶着狂雨疾风前来四季酒店的投资人陆续在五楼的蓝宝石厅签到入场。这时,投资人大多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凭自有资金完成新三板上市的骏伯网络,为何选择现在融资?
众所周知,新三板有国家政策支持和补贴,但无可否认的是,新三板高昂的上市成本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能够凭借自身现金流、在不融资的前提下完成新三板上市,足以证明骏伯网络自身的实力。就是这样一个不差钱的互联网公司,却在资本寒冬之际融资,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底气和企图?
骏伯网络的底气:拥有覆盖目标客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矩阵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回归用户需求一直是创始人和产品经理们的目标。然而,如何辨别伪需求与真需求、满足现有真实需求并发掘顾客潜在需求,却是对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考验。扎根于互联网行业多年,骏伯网络对产业链和业务生态均有着独特的理解。骏伯团队认为,任何产品都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不可避免有着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如何在成长期为产品发展加足马力、在成熟期盘活资源和增强用户粘性,以此来减缓衰退的速度,应该是每个产品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骏伯网络提出了覆盖全产品生命周期的、针对开发者的解决方案。骏伯网络创始人李宇介绍,骏伯网络业务开展一直坚持以产品发展周期及客户需求为依归,通过“安精灵”、“流量雷锋”和“小牛平台”等几个拳头产品,覆盖用户获取、盘活存量用户、流量变现、品牌溢价增值四大阶段,为满足不同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流量雷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和网络流量几乎共同组成马斯洛金字塔底层——没有网络流量和这些移动APP,人们几乎忘记了正确的生存方式。通过这样的业务矩阵设计,既能够与上游的三大运营商加深业务粘性,也符合客户和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达到整体产业链的互惠共赢。这同时也是骏伯网络的企业文化核心——创造价值、分享价值。
凭借具备成长性和战略性的业务矩阵战略,2015年,骏伯网络净利润已达到千万级别。按照近两年的行业增长和骏伯的发展态势,预计2016年骏伯网络收入和利润均能够达到翻倍水平。
三年无融资上市、成熟的团队管理、符合行业趋势的深度发展战略,有着这样的底气,也难怪在几乎零造势的基础上,投资人对骏伯网络的首次融资路演趋之若鹜。
骏伯网络的远方:做存量市场,也要开拓增量市场
从现场发布的信息来看,骏伯网络融资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新业务、储备未来利润增长点,并打算采取自研、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快速发展新业务。在路演现场,骏伯管理层四大核心成员均有出席,包括一直低调的技术高管潘力。据北交所的公开数据显示,骏伯网络目前在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超越同行的平均水平。从创业期至今,骏伯的研发人员比例一直保持在50%左右,核心人员的稳定性相当强。强大的技术团队,让骏伯在基于现有的业务矩阵之下,能够保持持续稳健的高增长率。
从商业计划书看,骏伯的业务不但会横跨安卓系统和IOS系统,而且会走出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在已有的安卓业务和IOS业务之间、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较之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的兵行险着,骏伯对不同业务之间、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发展步伐显得更为稳健。这与外界对骏伯的印象一致——务实沉稳,危机意识强。
国内持续白热化的竞争,让骏伯的危机感日益突出。在路演现场,创始人李宇首次透露出骏伯拓展海外市场的意愿。而在公布这一消息前,骏伯网络已经完成了海外市场的初步考察,并在部分市场开始对优势产品进行试点着陆。
对于骏伯来说,迈出这一步,与其说是创业人情怀式的“诗与远方”,不如说是凶悍强劲的“撕与远方”。
长期身处创投圈,笔者见过盲目进攻的“野狗式”扩张,也见过不少小富则安的创业者,等待着被投资人击鼓传花、或被收购被兼并的命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对于骏伯网络来说,不止要眼前的繁荣,更要生生不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