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让我如何爱上你 之1颜值篇
本系列共三篇,关注手机终端未来影响客户选择的三大要素:颜值吸引力、系统习惯性和品牌认同度。所谓“看脸”、“看心”与“门当户对”。本篇聚焦手机颜值,看看哪些元素被消费者买账,哪些元素是花哨的多余。
[云山随笔]现在的手机越来越一个样子,各大手机品牌的设计师不得不挖空心思在一块大大的屏幕旁边做点文章,来凸显设计的独特性和品牌的魅力,想想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但几年前,似乎这些并不是问题,我们回望一下几年前的手机设计之路,设计师需要干的事情不多,靠工程师垒起一堆参数,似乎就可以成为手机最大的卖点。比如你家刚刚推出了一个4吋屏的手机,我们马上出一个4.5吋,我赢了;我家刚刚用上双核,你家马上换新品上4核,你又赢回一局;你家把摄像头升级到600万像素,我家马上放个卫星像素过千万,我又牛了一把。回望那些年我们追逐过的手机竞品,哪个不是这样把参数的PK做到了极致呢?
但当参数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所能感知的极限的时候,这种参数的PK就逐步失去了意义。比如屏幕分辨率,当苹果推出retina屏幕并成为现在手机业界的标配后,像素就很少再提高了,因为分辨率再高都已经超越了人眼可感知的范畴,变得毫无意义,反而会增加电池负荷,缩短待机时间,得不偿失。再比如手机屏幕的大小,从4吋到6吋之后,再难以把手机屏幕的变大当成一个差异化竞争力了,因为正常人手能很好把握的尺寸极限可能也就是6吋了。而像CPU、内存、摄像头等参数,也在完全能满足用户使用场景的情况下,变得很难体验和感知。
那到了现在,用户选择手机的时候,什么会成为最看重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呢?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 颜值和手感。
当一台漂亮的手机摆在你面前,放到手中那种舒适把玩的乐趣,才是让消费者在短短十几分钟体验中能不能激发肾上腺激素,形成冲动消费的最大动因。而那些枯燥的参数和功能的说教,都放在这个之后。只有第一眼对上眼了,才有进一步了解的冲动。
所以最近两年,手机厂商都花费了很多心思在手机颜值的设计和手感的突破上,在这部分花费精力越多、重视程度越高的厂家,换取的回报就越明显,国外的苹果、三星,国内的华为、魅族,无一不是个中高手。
从过往成功的手机颜值打造的特点上而言,超窄边框、2.5D屏幕、多色彩外壳、新材质机身都是比较成功的做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超窄边框,通过左右和上下边框的收窄,在机身尺寸紧凑的前提下,提高占屏比,让手机整体就像一个大大的屏幕。这种设计高科技感极强,也非常好用,满足了视觉的喜大与握持的可操作之间的平衡,华为的M ATE7之所以大卖热卖,当年设计中极高的占屏比是很多客户第一眼看中它的不二理由。
其次,2.5D的屏幕,通过屏幕边框玻璃的弧度,实现了屏幕好像浮在手机上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在最初的N okia手机中使用,后来被苹果、三星、华为等一众国内外大厂跟风,成为现在手机设计元素中的必备。这里面当然有其合理性,比如通过2.5D的处理,机身整体的手感更好,视觉效果也更趋向窄边框,可谓好看又好用。
再则我们来看看多色彩的外壳,这个可谓iPhone用于引领时尚的最佳工具,从当年的土豪金到后来的玫瑰金,苹果用不同的色彩打造了非常外在的时尚元素,这也成为当年大卖的理由之一,也引发很多效仿,让手机从最初的黑与白,跨入了多色彩的时代,更富个性,也更吸引眼球。
最后来看看新的机身材质,从塑料到金属,可谓是一个跨时代的飞跃。在解决了金属带来的信号问题后,金属机身因为显档次、手感好,也成为消费者乐于购买的原因。所以三星后来也抛弃了多年一直坚持的塑料机身,转入金属阵营。而之后,厂家在材质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双面玻璃、天然竹木、真皮等等,可谓为了差异化,已经无所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