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和小圆下班吃完饭,想打发时间,打开购票APP,搜索离自己最近的影院,时间最合适的电影,选择了《伦敦沦陷》,一小时后他们已经买好爆米花坐到影院里了。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提前计划,随买随看。而在几年前,看电影还得去电影院现场排队购票,这就是时代变迁。
你能想象吗,看演出也可以像看电影一样简单随意。不用提前订票,完全按照自己的时间和意愿,想看就去看,想看就能看,就是这么任性。我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演出话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能满足人们随喜所欲的购票欲望——“尾票”应运而生。
什么是尾票?
尾票多指距演出开演前三天在售的票品,多为剧场话剧,当然也有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可供观众日常消遣娱乐,价格亲民,时间灵活,可以开演前随时买,到时就去看,现场取票即可。尾票的产生周期性短,能够快速及时满足观看需求,省去了三个月前买票,有可能记错时间的尴尬,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观看滞后性的现象。另一方面,低廉价格也是消费者的福利,价格普遍比票面价格低,也不排除票价随着市场浮动个别略高,尾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演出票价高的问题。
当你在家中看电视转为网上购票看电影,当你的业余活动从逛街转为看话剧,当你不再到售票处买票到网上订票,这些细小的改变,传递着一个信息:文化娱乐水平的上升,变相促进了文化消费电商化的发展,尾票的产生是文化产业电商化的体现,是当今社会生活变革的产物。以前看场电影是奢侈,现在看电影已是日常消遣,而比看电影更深度的文娱需求是看演出。消费水平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提高,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如雨后春笋,尾票也越来越被文艺爱好者所知晓,未来会成为井喷式的日常消遣,像看一场电影一样简单。对产业制造者来说,消费需求被拉大,不需要过长的时间来营销,成本被有效控制。
尾票不是小尾巴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文资办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市民在教育文化娱乐的人均支出达到1593元,同比增长11.5%。北京文化消费指数课题组日前发布报告指出,现阶段有四成文化消费来自互联网。因此电商售卖就成了售卖的主要形式,文化消费指数同时对参与受众的年龄、性别、喜好等进行分析,发现在综合指数和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上,18至25岁、26至40岁的人群占比最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是各类电商平台的忠实拥趸,他们善于和乐于使用各种新鲜的手段让生活更有趣、更刺激、更省钱。
尾票已然从以前被嫌弃、被担心滞留的“小尾巴”转变成票务领域的特色产品,作为专注做现场文化票务的平台西十区正是看中了这一巨大潜力的市场,开设尾票专区,服务更多大众。
从整个文化演出行业分工来说,主办方只需要专心对内容负责,票务营销留给专业的销售平台,西十区这类票务平台做的就是营销的活儿。以前一场演出,主办方担心卖不出去,要提前几个月开始销售或预售,从内容产出到销售,要经过漫长的周期,人力、财力成本大大被消耗。现在随着人们对现场文化的热爱和消费习惯的养成,看演出越来越轻而易举。演出开票周期也逐渐缩短,投入成本降低,行业运营效率提升。
大产业小尾票,破传统引时代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效率问题。把原来制作、营销一条龙的链条拆分,变成术业有专攻,带来新的一轮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业革命。西十区和他的小伙伴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产业链条下销售这一环节的效率。数据显示,尾票在西十区平台的售卖平常占比20%左右,高峰时可达单日交易量50%。曾经被嫌弃的小尾巴,调转方向,变成文化产业消费模式的先锋,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新的引领。
作为聚焦在“现场文化娱乐”领域(文化演出和体育赛事)并专业化打造的票务交易平台,西十区2014年开始在上海试点尾票,开设尾票专区,还有折扣票回馈用户。目前已经积累非常成熟经验,为了确保尾票的体验,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则,只有认证卖家以上可以做尾票,保证金至少是交易额一半,最高退一赔一,短信加客服多次告知取票方式,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
西十区在尾票领域异军突起的原因,除了对尾票市场的长线眼光,更多取决于他的业务模式。传统B2C类演出票务网站被其代理制的模式所限,无法解决3天内快递的问题;现场送票?又无法在几百个场馆安排送票人员;而西十区的平台化模式优势凸显,买卖双方自行交易,卖家愿意送到现场,就可以由卖家出售尾票,等于将现场送票的压力分解到卖家身上。
大的文化产业下,存在小量尾票,并非是产业的滞后,而是产业在电商环节下深层次的细分,能够更精准的为文化产业二次升级助力。尾票作为大产业下曾经的“小尾巴”,从后方冲到前方,标志着现场文化票品的快消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的发展和事物的演变无不以小见大,小尾票见大行业,小缩影见大社会。现如今,我们的休闲时光已经从“下班一起吃个饭啊”,到“下班一起看个电影啊”,再到现在的“下班一起去看个话剧吧!”生活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