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北京,一个女生的“呐喊”幸运地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并且通过在新媒体上的“呐喊”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昨日,微信朋友圈被“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刷屏了,但这次刷屏明显伴随着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惧感和细思极恐的愤怒感。在网络上曝光的一条时长约3分38秒的视频显示,整个遇袭过程,没有任何安保人员和酒店管理人员出面阻止。当事女生在众目睽睽下被暴力侵犯、可能被消失时,那一刻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无力感深深的刺痛着每一颗有良知的人心。
这次事件源于在4月5日,一名ID为“弯弯_2016”的女网友爆料称,清明假期自己在如家旗下的北京望京和颐酒店入住时,在走廊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最终因一名女房客搭救,才得以脱险。
在4 月6号早上,腾讯新闻将此事件作为头条进行推送,一时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根据4月6日早上腾讯探针记者的独家探访报道获悉,在5日深夜11时许,记者来到北京798和颐酒店,以住店者的身份办理入住。期间,记者坐电梯时候发现需要刷房卡,但是对面的安全通道却能到达楼内多个楼层,进门后发现门口摆放着两张色情小卡片。从酒店楼梯到事发地所在楼层发现楼梯门已经被锁无法进入,记者和酒店旁边超市老板沟通了解了该酒店的以往经营安全情况,后来在酒店大厅发现有北京本地媒体记者采访被拒,进而了解到酒店的12点之后不许外人进入的管理规定等详细情况。
下午 3点多的和颐酒店发布会,腾讯视频对现场情况进行了直播。在发布会现场,和颐酒店北方区的负责人和和颐798酒店的总经理刘红妮对事件进行回应。承认北京望京798颐和酒店存在安保管理、顾客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向当事者及社会公众表示道歉,并表示将作出整改,追究酒店管理人员责任。在宣读完一份声明后发布会就宣告结束,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至此,社会舆论已经全面引爆。在晚上央视《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解读了事件后期的民意调查,通过腾讯新闻和《新闻1+1》的数据显示:89%的参与者认为“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性质恶劣,有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事件中最关注调查中,58%的参与者表示更关注警方的表态和调查进展。
事实上,这又是一起依赖于舆论倒逼作用,进而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的真实案例,值得深刻反思。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和颐酒店和当地派出所能够给出正确态度和及时解决问题的交代,想必也不会让一个女生跑到微博上倾诉自己的惊魂经历。在整个事件中,新媒体展现出了强大的舆论推动力量。
无论是从去年国庆节的青岛大虾事件,还是今年清明节的和颐酒店事件,都可以看出:在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新媒体逐渐成为当事人倾诉苦衷的主要路径,这与新媒体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比如微博和微信对信息的广泛转发,快速传播,使得热点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引爆,腾讯视频直播当天下午和颐酒店召开的发布会,现场情景直观展示,即视体验感和互动性吸引了超过46万的网友在线观看。而传统媒体通常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其严谨理性权威的报道本色,更适合作为热点信息的权威证实者。如央视《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对事件之中重点,疑点和民意调查等的系统梳理解读。
所以,在当下中国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义无反顾的作为先锋去打头阵,并且乐此不疲。这是新媒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自然选择。
随着“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持续发酵,朋友圈又再次被各种“自救帖”刷屏。如何防范冒充亲人、熟人劫持?有人建议砸酒店设施引起关注,有人建议大声呼喊“人贩子,打110!”有律师告诉记者,如果情急之下砸坏酒店设施来抵抗,属于紧急避险,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统览整个事情的经过,最令人心寒之处莫过于,当你遭遇危险和不公的时候,即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依然求救无门。这样的群体性冷漠,才更令人从心底生出寒意。这种群体性冷漠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几乎永远无解。就好像要在一片茫茫荒漠中种起一片树林,无从下手,又生气渺茫。我们既是受害人,又是施暴者。努力将自己置之事外,同时品尝着自酿的苦果。
或许,一个群体性冷漠的社会里,该感到恐惧的,也绝不仅仅只有女性。《老炮儿》里有个小情节,六爷为了找到小飞,“绑架”了小飞的同伴。一个U型锁锁住了他的脖子,六爷撂下一句话:
“现在的人啊,都怕事。你随便喊,看看有没有人来管你。”
看电影时觉得戏剧化,却没想到,现实如此。扪心自问,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会是那个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吗?
毕竟,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当媒体成为人们遇到问题引发关注的有效解决方法时,希望新媒体不要只求惊世骇俗的奇闻异事,能够沉下心来跟进调查深度报道,如腾讯探针记者以入驻人员身份对当事酒店调查,希望能坚持调查报道至最后,给世人一个有始有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