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三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连番报道,“时代楷模”崔根良和他的亨通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国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特别是其自主创新精神赢得一片赞扬。
有句俗话叫作“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今天不少企业的创新即是如此,流于形式者屡见不鲜,“口号创新”、“微创新”层出不穷,更像是一种宣传上的噱头。真正的创新,文化、体系、投入和行业影响缺一不可;而从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到今天的光电线缆行业龙头,亨通的创新更贯穿于其发展的整个过程和诸多层面。
“亨通平均每年都有25%以上的业绩增长,这样的背景下动力源泉是什么?既有管理上的因素也有技术上的,最终还得落实在创新上。”亨通光导总工程师肖华面对 C114表示,持之以恒的创新令亨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崛起成为光电线缆行业领头羊,并确保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有持续性、要有“杀手锏”,这些都来自于创新。他引述崔根良的话说,“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密码”,“不创新,企业明天就要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
创新融入企业基因
“亨通的企业文化中,内核就是‘上善若水、道法通变’,在不断变化中做到适者生存,而这唯有创新才能做到。”肖华说,在过去近三十年,创新已经融入了亨通的基因,也是其发展中的不变主题。
崔根良曾在亨通内部做过创新专题讲话,气质鲜明地提出“企业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创新是无止境的”、“如果讲到创新,高层要从你们的思维、知识结构去变”。
亨通的企业文化创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攀高峰、敢争一流的“四敢精神”,以及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五高”方针,激励创新精神,这使之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以最基础的生产设备为例,最初亨通的设备完全靠引进,经过十余年创新实现了三分之二自产化,仅为外部购买的三分之一。
此后,亨通提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强调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创新文化,将创新抬到了更高的地位。这不仅催生了光纤预制棒和光纤陀螺这样的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中国企业历史性突破,更直接牵引了这家公司在线缆行业的崛起。
企业成功的标准是永续生存,亨通如今正在创建的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造文化,其背后亦离不开创新——成功的企业顺应市场、优秀的企业引领市场,而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的领先性,进而“基业长青”。
“企业在发展之初可以借势,但当你本身已经走在前列时很难再去借。特别对大多民营企业来说,缺的就是核心技术,拿市场换技术,终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在肖华看来,自主创新对亨通影响甚深,一方面令它在核心技术上不会受制于人,促进了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亦是其走高端发展路线的底气所在,得以将有限资源整合到高端产品开发、高端市场拓展上,并向上游积极延伸。
如何念好创新这本经?
身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线缆行业,创新是保持竞争力和获取回报的前提,也是寻找“蓝海”的途径。那么,创新这本经如何才能念好?今天的亨通,已经形成了以“战略创新为前提、人才创新为关键、机制创新为保障、技术创新为重点、资本创新为钮带”的全面创新体系,其研发实力在业界也位居最前列。
在技术创新上,这家公司长期坚持大规模投入,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专业研发团队和多个创新平台,对外与高校、科研院所、国际领先企业紧密合作,每年的投入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多年来,亨通一直坚持‘科技强企’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打造。”肖华介绍说,亨通2000年经省经贸委批准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007年获国家认定批准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4年和2009年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江苏省光电传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截至2015年底,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为亨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企业转型汇集了智慧力量。
在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亨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技术中心的中试基地及实验室分别设在光纤光缆、电力传输线缆、光器件与光网络、工业特种线缆、装备、新材料和光纤传感7大分技术中心,同时也对外开放。
在研发活动的运营管理上,近年来亨通也引入了IBM的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研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孤岛’,IPD的核心理念是将研发作为投资项目来看待,并且打破现有部门之间的组织方式、打通整个团队。”
“亨通的研发模式也分为五步创新,创业时一个技术人员承包所有事务;第二阶段由研发团队承担研发任务;第三阶段项目组织,涉及生产质量;第四是平台化阶段,所有信息数据都会在平台上呈现出来,组织里的所有人都能清楚,对项目有着极强的推动;第五是国际化数据共享平台,这个阶段我们“5.5.5”战略目标也会实现。”亨通线缆技术研发部经理崔久德告诉C114。
崔根良曾说过,“没有人才就不要做项目”,聚合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亦是亨通近年来在研发创新领域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先后引入了30多名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光电线缆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业界首屈一指的人才高地。
此外,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不可或缺,“开发了什么新产品、取得了什么成果,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奖励”。肖华表示,2015年亨通研发团队的激励奖金就达到上千万之多。
“往常对研发投入的观念都是不允许失败,我们亨通对研发有着科学严谨的体系,但同时在观念上也允许失败。”亨通光网总工程师张传栋表示,研发的价值如何体现,就是根据研发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将想要的技术或产品做出来。
超2000项专利占领行业高端
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推动了亨通的转型升级,也为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和行业影响力。
亨通在光纤预制棒上的自主创新随媒体对崔根良的报道已经广为人知。作为光纤光缆的核心原材料,光棒占到产业链利润的一半以上,并从上游制约产能。为打破外企垄断、掌握核心技术,亨通自2006年起上马光棒研发项目,在没有任何基础与扶持的情况下花了四年多时间、先后投入6亿多元,终于实现了关键领域突破—— 业界首创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CVD)这一高层次技术低成本的光棒制作方法。
“上马项目的时候外界没有人看好,包括内部也有一些争议,毕竟相当于每天烧掉几十万人民币。但是企业发展到了那个阶段就必须迈出那一步,否则你的产能乃至你的未来都无法自主,在崔总的坚持和推动下我们也最终收获了丰硕成果。”肖华评论说。
在此基础上,亨通光棒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2014年底其大尺寸光棒正式进入量产。这款被业界誉为“超级棒”的产品单棒长度6米、外径200毫米,能拉丝1.5万公里,相当于在苏州与北京之间7个来回,一举创下三项世界第一。
近年来,亨通积极探索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企业由生产研发型向创新创造性型、产品供应商向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制造型向平台服务型、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转型战略。除光棒外,还自主开发了大长度海底光缆、缆型过渡技术、“全波段超低损耗” NGFCom ULL超低损耗单模光纤、UUA超低损耗超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柔性接入整体解决方案及六大子系列、ODN4.0系列解决方案、海洋通信系列解决方案、 4G/LTE无线基站及射频拉远解决方案、智能电网系列解决方案、光伏新能源系列解决方案、风电新能源系列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线缆解决方案、柔性防火电缆、铝合金电缆、新能源电动汽车专用电缆、充电桩电缆等领先技术、产品及方案,构成和奠定了其在光纤光棒、智能电网、海洋通信、电力传输、新能源等领域最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及行业话语权。
依托创新平台,亨通迄今为止累计持有专利2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8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77项,其中主持制定21项;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近200项;相继承担了174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此外,还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国线缆行业领军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和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等创新荣誉。
“发展到现在,亨通在国际上也已位居前三,如果没有超前的研发很难支撑企业向前发展。我们每三年有一次战略规划,其中重点项目就是紧扣未来行业趋势的研发。但是,‘超前三步变成烈士,超前半步就是先驱者’,这句话简单来讲就是要在看到趋势的基础上看到拐点和启动点,而这也是我们未来研发的目标。”肖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