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涨价,一夜之间好像成为了一个网络热词。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滴滴已在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悄然涨价。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从上个月开始,滴滴出行在数个城市的服务费用上涨1/3。而部分司机也证实,他们的补贴也被砍掉了同样的比例。
从媒体记者的亲身体验来看,滴滴涨价确实是事实,只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一样,像在北京涨价幅度在36%左右,而在武汉、杭州等城市涨价则在20%左右。过去一年多,坐着平台补贴的低价网约车,大家都很高兴,可地球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长久不了。
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刚刚出现,为了教育市场,为了圈地,企业往往会给予消费者巨额补贴,风投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圈得更多的地,也会给予企业很多的弹药,从早期的视频行业,到电商,再到O2O,以及网约车市场都是如此。但不管是风投,还是企业,最终都是要赚钱的。
先巨额补贴圈地,在与竞争对手的大战中培养用户习惯,然后温水煮青蛙,逐步上调价格,最终实现盈利,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常规的发展路径。当然,敢于涨价,或者说是敢于让服务价格回归正常,有一个前提条件——认为市场老大已经形成,势力范围已经瓜分完毕。
滴滴敢于涨价的底气也正是来源于它对自己市场份额的自信,滴滴3月19日宣布,当天滴滴出行全平台日订单首次突破1000万,相当于每秒完成115个订单。凭借这一里程碑的数字,滴滴出行也跨入成为中国第二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仅次于淘宝(淘宝在2011年实现日订单1000万)。这一数字相当于2016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路网系统一天最高的旅客发送量,也大约接近全世界最繁忙的东京地铁一天的客运量。而CNNIC最新发布的《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显示,滴滴专车占据了国内专车行业87.2%的市场份额,2015年全年订单总量达到14.3亿。
目前国内网约车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神州专车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神州专车日均单量为26.03万单,亏损5.55亿元。神州专车比一般的网约车价格都要贵30%以上,还是出现巨额亏损,像滴滴这类补贴巨大的亏损就更大了。作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滴滴要增强资本的信心,要维持高估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降低亏损,让资本看到盈利的希望。
所以,滴滴涨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它宣告着网约车市场大肆烧钱圈地时代的结束。我们希望滴滴这样一家在网约车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企业,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降低自身成本,把价格控制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不是把羊圈起来,养肥了慢慢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