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讯 在美国的十多年,张俭恭过得很“田园”。按照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早上9点半到公司,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回家。周末的时候,要么在家陪孩子,要么去爬山,甚至,还自己种点菜。颇有陶渊明所写的诗句里的意境。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但对于张俭恭来说,却不是如此。
渴望挑战
2002年,张俭恭就去了美国,他觉得自己就是典型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上一家美国公司干了6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俭恭对于自己的前途也就看得越来越清晰。
“感觉自己的发展渐渐变得滞缓了。” 张俭恭说,“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那个时候,我就想寻求新的挑战。”
2014年,阿里巴巴在西雅图举办技术论坛。机缘巧合之下,张俭恭接触到了当时的业务团队,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我们聊到了很多细节。尽管阿里的业务量级远超其他对手,但在技术架构方面还有很多大有可为的地方,而自己的技术及经验与此非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己长。”张俭恭告诉笔者,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下定决心要帮助阿里巴巴做更多的事情。
而这还不是阿里巴巴最吸引张俭恭的地方。
在以前,他更多的是担任开发和技术Leader的角色,面对的多是“点”的东西,还没有到“面”的程度。但在阿里巴巴不同,这里不仅是面,还是局。这里能够提供给他的是更大的空间,面对的是成千上亿级的用户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作为一个技术人,想要挑战和证明自己,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张俭恭言语中带着兴奋。
另外,张俭恭还认为,自己毕竟是中国人,回到祖国更有归属感。
情义阿里
在张俭恭心中,阿里巴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地方。
“阿里给了我和从前不一样的感受。从前更多的讲究规则、专业,但这里更多的是浓浓的信任、兄弟之情。” 张俭恭认为,在阿里巴巴做事,大家的投入感更强,所有人真的会为同一个目标“玩命”。
在阿里巴巴,业务与业务之间并没有那么明确冰冷的边界,虽然免不了有所的碰撞,但正因如此,有了高手之间的交锋,许多好想法就这么被“碰”了出来。
在阿里巴巴工作的这些时光里,有两件事情让张俭恭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件事,是团队的Outing,张俭恭将其称为拉练。当时,张俭恭接手商品通这个大团队的时候,业务正处于瓶颈期,士气比较低落。于是,他就不断和团队成员互动,并组织了令他难忘的团建活动。
“当时,我们一群人互相帮携溯溪,一起生火,一起做饭,大家互动起来,气氛特别好。这种感觉,我很久没有感受过了。”张俭恭说,“我非常享受这种氛围和文化!”
而更令张俭恭感动的是另外一件事。
在年会的时候,团队的小伙伴悄悄联络了张俭恭当时还在美国的家人,收集了很多老照片,还给他的妻儿拍摄了视频,在晚会上播放出来。“当时特别特别的感动,也非常的温馨。”张俭恭说,“他们这样费心,跨越地域和时差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我是他们的Leader,而是小伙伴们发自真心的祝福,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非常大的惊喜!”
心路历程
张俭恭现在是阿里巴巴商品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带着一个约60人的大团队。但在最初加盟阿里巴巴的时候,却是一枚“光杆司令”。
据张俭恭介绍,当时的心理其实还是有一些痛苦的,主要是融入文化的过程。最开始来的时候,顶着“架构师”的光环,看到了很多问题,心里非常想去解决,但发现实施起来却并不简单。
“当时甚至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张俭恭很感慨。
但是这个痛苦的过程并未持续多久,张俭恭用自己的努力和投入不断获得同事的信任。“当时投入很多具体的事情之中,在一些技术方面提供建议,让同事感觉你是靠谱的。”张俭恭说,“一旦你的建议被证实是奏效的,信任感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你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证明着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能力被证明,公司自然会继续提供更大的权限和更多的资源。”
张俭恭建议,先融入团队,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展现,从而建立更好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任感会越来越强,也就会越来越顺。先低到泥土里,再从这里成长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