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Touch被冷落
以往,苹果每次发布的iPhone上所展示出的新技术在不久之后都会有许多手机厂商进行跟进,然而,自去年苹果在iPhone 6s/6s Plus上搭载的3D Touch压力触控技术以来已经10个月了,为什么目前整个Android阵营都还处于观望的状态,仅有若干个厂商推出了相似的压力触控技术?
其一,3D Touch目前的应用场景实在有限,除了充当“右键”功能之外用处不大,并不像之前在iPhone 5s上出现的指纹识别技术那么具有颠覆力和实用性,这是多数厂商保持着保守态度的最重要原因。

其二,3D Touch技术并不成熟,除了苹果自研的压力触控技术,目前只有Synaptics推出的ClearForce方案,然而从目前仅有的几款支持压力触控的Android手机来看,其交替体验并不令人满意,和苹果相比差距明显。
其三,Google并未对原生的Android开放这项压力触控技术的API,这意味着每个做压力触控的手机厂商都有单独的API,对于软件厂商而言,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软件开发的成本,特别是在这项技术并没有突破性发展的情况下,多数软件厂商更不会为每个品牌的手机做单独的适配。
创新力度不足
2016年延续了上一年的节奏,整个手机市场创新乏力,没有任何足矣颠覆市场的新技术出现——就算是苹果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手机厂商进行了新的尝试。

LG今年推出的旗舰手机G5一改此前的设计,成为了今年MWC大会上两大明星机型之一(另一个为三星Galaxy S7/S7 edge)——原因就在于G5是一款“模块化”手机。严格意义上讲,G5和真正的模块化有所区别,甚至还不如谷歌的Project Ara模块化地那么彻底,尽管G5的市场表现如何目前还未可知,但至少是一种新的尝试。
此外,今年的定制机似乎很火。继去年火爆的钢铁 侠版Galaxy S6 edge之后,三星今年推出了蝙蝠侠版Galaxy S7 edge,同样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此外,OPPO推出了巴萨定制版、TFBOYS版定制R9,在消费者中也颇受欢迎。定制机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技 术创新乏力的尴尬。
总结:
总的来说,手机行业在过去半年期间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如,众人期待回归的诺基亚最终宣布放弃手机市场。比较意外的则是,OPPO 和vivo在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跻进了前五名。产品方面,虽然创新力度仍然不足,但还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采用模块化设计的LG G5。最后期待手机行业下半年又出现新的格局,以及带来更加惊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