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具备互联网基因的超融合架构设备成为企业级客户首选,它可以加速业务系统从传统架构向互联网/云计算架构的转型。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大约为6360万美元,预计到2019年,该数字将实现近10倍的增长,达到5.47亿美元。超融合架构存储将成为未来5-10年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核心,2016年也将是超融合存储全面爆发的一年。
面对发展迅速的超融合市场,该如何选择超融合存储产品成为众多用户面临的现实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追根溯源,来探讨超融合产生的背景以及选择关键点。
传统集中式存储为何成为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瓶颈?
IT 基础架构正经历着巨大的技术变革。随着互联网+的推动,云计算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超过50%服务器采用了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业务的灵活度,降低TCO,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与此同时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对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集中式存储体系架构的原因,无法满足现代IT架构的要求。现在我们就从多个维度,分析下传统存储面临的挑战:
一、 设计架构限制了扩展能力,无法满足高性能需求
传统存储的理念通过Scale-Up方式进行扩容升级,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支持线性的性能提升。传统存储设备都有最大容量有限,当达到一定扩展能力就很难再扩展,同时存储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传统存储设备的并发读写性能容易受到机头、CPU或控制器的能力限制,由于扩展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大量并发随机读写请求。
二、 整体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考虑到应用系统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以及业务突发的需求,为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容量承载需求,往往在选择传统存储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但硬件资源上线后,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使得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低。同时由于传统存储的封闭性,导致后续的扩容和维护费用非常昂贵。
三、 业务系统上线周期长,部署慢
传统存储通常需要走采购申请流程审批、POC选型、招投标、供货、调试等流程,周期都是按照月计算,根本无法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IT服务快速灵活的需求。
四、 管理复杂,运维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