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魔法般的诡计使得我们如此的智能?这样的诡计其实并不存在。强大智能源于巨大的多样性,而非源于某一个完美的原理或者公式。 ”
人工智能之父 Marvin Minsky 早在 1987 年出版的著作《The Society of Mind》就道破了人工智能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的想象力已经开拓到无限远的地方,为人工智能构想了那么多美好的图景,却依然只能使用着尚不算靠谱的“智能助手”呢?
本文内容整理自王小川先生在“群英会”的分享,经本人审阅确认,首发自真格基金微信公众号(ID:zhenfund),转载请保持文章原意并注明出处。
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 给“深度学习”去掉光环
既然现在 AI 产业风头正劲,那我就从头来讲一讲,什么是 AI?在这背后,它的技术和市场瓶颈在哪里?
深度学习在今天依然搞不定“严肃”场景的应用。最近无人驾驶很有争议,国内也有公司号称五年内要让无人汽车开上路。在我看来,封闭道路、高速公路还是可以的,可要是全天候全场景,迄今为止还没有这种技术出现。
但 AlphaGo 给中国带来的震撼毕竟是巨大的,它给人们进行了一次启蒙运动,让我们知道机器人在未来是能够帮人做很多事情,而这一天并不会想地平线那般可望不可及。
机器人的上限在哪里?用语音识别举一个例子,如今语音的识别率已经很高了,早之前连汽车引擎、车窗玻璃的噪音也识别不了,怎么办?我们扛着录音设备把这些噪音录下来,混入到原始的语音数据中去,如此一来,机器才能学会。
但瓶颈依然存在,假设有两个人同时都说话,不管是哪家公司的引擎都得挂。因为两种声音混在一起,机器识别不了这种数据。我们人类的大脑能够根据音量大小、音调高低、音色异同、语言、语速、说话停顿时间等等来区分两种声音,只要有一线机会,大脑就不会放过并立即分辨出来,但机器不行。
所以目前虽然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秀出的产品好像很聪明了,但演示和实战起来还是很大的区别。我说这些想表达的意思是,今天的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依然是有瓶颈的,但为什么投资人都敢投呢?因为人们对未知的、陌生的领域只会有两种情况:恐惧和膜拜,恐惧的人会远远躲开,而另有一些人是会觉得这个领域光环无限。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理性的。
现在的趋势是,越是专业化的东西,机器就越有取代人类的趋势,反而是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像日常的服务、对话,机器就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