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连续七届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将在成都召开,而当天腾讯也将迎来自己开放森林结出的又一硕果——参股公司阅文集团将在当天登陆港交所。据10月26日信息,阅文集团将发售1.51亿股股份,每股发售价在48-55港元之间。这不仅是近期最大的港股IPO,也有评论认为,阅文市值最高将达近500亿港元。在阅文集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10月16日,腾讯股价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55.6港元/股,市值折合约4338亿美元。从2011年的400亿美元,到现在的4000亿美元,腾讯市值实现了6年近10倍增长。回首2011年恰好也是腾讯的开放元年,当初它还是360口中那个“封闭的帝国”,而现在它已成为超过600万开发者口中的“合作伙伴”。6年10倍高增长,背后是腾讯自身的发展,更离不了开放战略和合作伙伴的助力。
从“3Q大战”时的狼狈,到如今“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从容自信;开放平台从2011年的6亿分成到2016年的160亿分成……“开放”二字,无论是在心态还是结果上,都让腾讯走出阵痛,重获新生。
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六年腾讯到底做了怎样的改变?
开放之初:侧重于流量开放和平台基础建设
要想理解腾讯开放初期,先得明白腾讯为什么要开放。
7年前,当时腾讯市值一直在400多亿美元徘徊,并一度被百度超越。那年发生的“3Q大战”,被业界看作是腾讯“封闭”与“开放”的分水岭。但3Q大战仅仅是腾讯开放的催化剂,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随着用户数量和需求的增长,单凭腾讯自身的力量,已越来越难满足海量用户的个性需求。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开启了大门。2011年6月15日,随着腾讯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的召开,正式拉开了开放序幕。会上,除上线“腾讯开放平台”外,马化腾还发表了著名的“八个选择”演讲,向所有的合作伙伴承诺,腾讯开放是不可逆的,这扇大门只要一打开,就不会关闭。
“八个选择”成为了指导腾讯开放的纲领。而在开放初期,围绕“再造一个腾讯”的目标,腾讯主要侧重于流量开放和平台基础建设。
先说流量。流量是腾讯最核心的优势,开放流量,将自己的用户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其实就意味着“交心”。腾讯陆续推出了以下举措:
2010年9月,QQ空间和朋友社区两大社区产品的腾讯开放社区平台上线;
2010年11月,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上线;
2011年4月,通过Discuz!平台完全开放QQ登录,使广大用户能用QQ账号一键登录第三方网站。
2011年5月,包括Web QQ和QQ客户端在内的开放计划“Q+”发布;
2011年6月,包括财付通、QQ在内的八大平台逐步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
2011年10月,腾讯合作伙伴流量提升计划开启。
……
其次是平台基础建设。自腾讯开放平台诞生以来,就面临着API能力和平台整合的两大难题。为此,一方面,腾讯加快API需求开发,半年时间从最初的13个达到了超过1000个的API接口数量。另一方面,腾讯各业务线快速达成默契,打通平台统一接入腾讯开放平台门户(open.qq.com),并提供一体化接入流程,实现了平台整合。
由上可看到,在开放初期,腾讯为开发者们展示了足够的开放诚意,也借此逐步赢得了开发者的信任。开放仅半年,截止2011年底,腾讯开放平台已有近30万开发者入驻,有超过4万款应用提交上线申请,平台分成总收入突破6亿元。
开放至今:打造能力扶持+生态建设的开放体系
筑牢基础后,腾讯开放自此走上了一条高速、深入的发展之路,开放平台仅用五年时间便实现了从6亿分成(2011年底)到160亿分成(2016年底)的突破。开放程度加深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两种开放策略:能力扶持和生态建设。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开放能力,扶持伙伴。马化腾曾表示,“在利益分配方面,腾讯优先合作伙伴”,能力扶持正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由于伙伴数量急剧增多,伙伴结构也由2011年之前几乎全部以头部公司、海外巨头为主,变成了以中小开发者为主。这部分开发者在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基于此,腾讯主要采取了“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方式,对伙伴、尤其是中小开发者进行扶持:
授人以鱼,即直接用“看得见”的资金扶持来帮助合作伙伴,为其带来直接的商业效益。通过“腾飞计划”、“送红利计划(腾飞计划Ⅱ)”等举措,腾讯开放政策在开发者分成比例、广点通免费推广资源、云服务费用减免等方面做足文章,实实在在让开发者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基金扶持之外,腾讯开放平台也形成“五创”体系授人以渔。所谓“五创”,即聚合腾讯能力打造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创服);从软硬件与创业条件打造立体式项目孵化器的腾讯众创空间(创孵);以双百计划(3年内用100亿流量扶植100家独角兽)为核心的创投体系;为创始人提供全息实战培训、以青腾大学为代表的创培体系;助力创业者品牌打造的创星体系。通过这五大体系,腾讯以企业服务、线下空间、资本资源、培训、营销品牌等全要素立体化促进伙伴成长,进而提升开放平台整体势能。
打造“连接一切”的开放生态。生态建设是腾讯深入开放布局的另一个重要举措。腾讯通过发挥自身“连接器”作用,本质上要打造一个与合作伙伴唇齿相依的开放生态。为此,腾讯主要通过战略投资、打造泛娱乐和完善基础设施来达成这一目的。
先是战略投资。宣布开放以来,腾讯加大了投资力度,将“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而自己则专注于“两个半”核心业务上。腾讯陆续注资或是收购了搜狗、京东、滴滴打车、Supercell等知名企业,投资足迹遍布电商、游戏、生活O2O、交通出行、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中国创投领域资金风向报告(2017上半年版)》显示,光是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内,腾讯对外就总共投资了318家企业,投资数量位列BAT之首。
在腾讯连接一切的开放生态中,泛娱乐是另一重要核心。泛娱乐是基于IP为核心实现文学、动漫、音乐、影视和游戏等多产业联动,为此,腾讯继续“交心”,陆续将IP资源与伙伴共同分享:比如确立腾讯影业“不孤立做影视”的思路,携手工夫影业、美泰国际等行业伙伴共同打造多元化的IP延伸产品和服务;再比如与京东发起“CP计划”,将王者荣耀等一系列重磅IP开放给合作品牌……
此外,腾讯开放生态的构建,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随着微信、QQ、云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平台效益欣欣向荣。基础设施的完善,强化了腾讯的连接服务能力,使腾讯“连接器”作用愈发明显,并让腾讯、伙伴、用户三者间形成了共生共长,彼此依赖的关系。
可以说,作为开放深入时期的两大关键词,“能力扶持”和“生态建设”让腾讯的开放格局愈发扩大:截止到2016年,腾讯合作伙伴总收益超过160亿,总估值则飙升到3000亿,诞生了30家上市公司。同时超过600万开发者、接近三分之一的全球独立开发者注册了腾讯开放平台。
从闭门造车到合作共赢,从流量开放、能力开放到如今的生态开放……开放,让腾讯真正成为了“受人尊重的公司”。开放之势,不仅利人,亦能利己,可以预见腾讯这片开放的“森林”也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