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11日专稿(蒋均牧)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重叠的基础,是电信运营商所建设、运营的基础电信网络,而5G则将进一步驱动、承载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崭新时代。
5G已经离我们如此之近。就在不久前,3GPP5G第一个版本、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核心标准已经正式冻结;到2018年6月,独立组网(SA)标准亦将冻结。在2017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也搭建、展出了全球首个完整的5G端到端预商用系统(终端+基站+核心网+传输),并凭借5G预商用系统在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斩获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在这一版标准制定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提出了哪些颠覆性的技术?在整个5G的产业化过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华为在5G领域有着怎样的布局,因何能快人一步率先推出端到端预商用系统?带着这些问题,C114日前走访了位于新金桥路上的华为上研所,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一一对此作了解答。
首版标准:聚焦增强移动体验
5G能为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曾对此有过提纲挈领的论述。首先,5G能够大大提升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比如用5G技术下载6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秒钟即可完成。其次,5G能够支持1000亿级别物的连接,并提供工业级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这些能力使得5G成为支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基础。华为预计,5G将成为一种通用无线技术,未来社会5G将无处不在,人类社会所有需要无线连接的地方都将可以通过5G得以实现。
在美国里诺举行的3GPP分组大会上,3GPP 5G(R15)标准的第一个版本正式冻结。它所聚焦的正是上述的第一点,即移动宽带增强(eMBB),同时还将“大幅降低运营商建网的每比特成本”。其为消费者和运营商带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较之4G的10倍速率提升、10倍时延缩短,以及20-30倍的小区容量提升三方面。
里诺可谓见证了中国力量的崛起,此前点燃国人热情的极化码(Polar Code)入选5G标准,即是发生在此地。而此次的标准制定中,来自中国的企业、机构亦发挥了牵引作用。其中,投入全球无线领域顶尖专家资源来进行5G核心技术研究的华为,为之贡献了大量的原创性成果。
这些成果往往都着眼于解决5G商用道路上的“痛点”、“沟坎”。以上下行解耦为例,杨超斌指出,受限于手机与基站侧的功率和通道数不平衡,手机到基站的上行覆盖半径将严重制约3.5GHz网络的边缘用户体验;而以往行业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按照单频段进行设计的,难以从本质上解决上下行覆盖不平衡的难题。华为今年年初与产业界伙伴所提出的上下行解耦方案,一举打破上下行绑定于同一频段的传统限制。通过多频段立体协同,在享受3.5GHz下行大容量的同时,得以将5G网络上行承载在较低的1.8GHz甚至更低频段,从而最大化频谱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网络覆盖,最终实现3.5GHz与1.8GHz共站部署同覆盖。
“5G的主要矛盾是覆盖、成本、可靠性。不用说毫米波,3.5GHz基础上进行连续覆盖,对站点数量的需求将是1.8GLTE的数倍,大量新增站址、回传等资源。产业界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做到低成本的5G连续覆盖。”某运营商高层的一席话具有很强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