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单车的原创者、领骑者ofo宣布其在2017年年初制定的“海外20国入驻计划”已经成功完成。在刚刚宣布入驻法国成功之后,目前,ofo已经覆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业内人士认为,20国计划的落成标志着ofo已经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代表“中国智造”出海成功,ofo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全产业链的想象空间,在海外市场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ofo达成“20国计划”只有短短10个月的时间。今年2月,ofo正式在海外第一个国家新加坡落地,到目前为止,ofo已经交出了新加坡订单量超过10万,海外累计订单量超过千万次的完美答卷。最重要的是,ofo的订单数据中99%来自本地居民而非中国出境游客,这意味着ofo已经完美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简单可依赖的出行工具,并逐步改变着当地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在海外的运营策略方面,ofo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相比于传统的出海创业公司大规模依赖线上广告,ofo却另辟蹊径在车身上投放二维码扫描或开展骑行送礼等活动,依靠车身的大规模流动性,通过为消费者真正送去福利和实惠的优惠券、免费骑、红包车、月卡等活动,提升海外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同时,在本地化方面,ofo也下了很大功夫,除少部分初始派遣人员外,ofo在海外市场大规模征集驻地员工加入作为运营主力,这样公司的员工就可以“独立成团”,根据地区情况随时机动作出判断决策,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并且,ofo还在不同的海外地区上线不同的车型,充分满足供应链和市场宣传的需要。相比于那些将App翻译成英文就算“出海成功”的创业公司来说,ofo的确是在出海的地推渠道、劳动力资源、商业模式等方面提供了完美的范例。
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对于ofo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支付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善的海外领域,ofo可以通过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付款,在支付合作伙伴的选择上,ofo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也让用户习惯的培养变得更加易如反掌。简单来说,就是直接从ofo App打开,而非调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中的ofo进行共享单车骑行服务使用的可能性更大。
而对于ofo来说,其在海外市场的想象空间绝对远不止于此,已经在20个国家成功打开了获客渠道、账号体系和支付方式的ofo,未来或许可以成为被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产品出海的可依赖平台。比如,让已经习惯了使用刷卡、现金、Apple pay的外国人在海外市场转向微信和支付宝,“骑车”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摆脱了繁琐注册程序的“初始成本”。而其他电商、音频、导航、社交、金融等相关业务都可以依托ofo作为初始平台,通过联合推广的方式实现相互倒流。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ofo将作为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自有渠道,把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带到海外,将会有更多类似凤凰、飞鸽、富士达等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在ofo海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