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5G的诸多产品技术都是用来升级PC电脑、服务器、数据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等产品设备的。
而其实从2000年ITU国际电信联盟制定3G移动网络标准之时,当时最流行的想法就是:面向PC专业设备将宽带网络升级成无线宽带,与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基站整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移动上网服务。
即: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也被称为移动宽带,他所使用的2~16GHz频段也是无线WiFi所用频段,是一个开放的频段不需要进行额外申请。
WiMax的网速达到70Mbps峰值,网络体验在诸多方面超越现在流行的4G,所以很早便写入了ITU的3G制式标准里。
二十年多来,Intel、思科、IBM、北电、惠普、西门子、飞利浦半导体、TI德州仪器、Marvell等等各大网络设备供应商鼎力都支持这一标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新西兰、韩国等等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网。
2006年,Intel把ARM处理器业务Xscale出售给了Marvell半导体公司,便是基于对WiMax技术的看好。毕竟有WiMax对宽带技术的加持,专业的移动计算设备看起来更像是主流,WiMax为用户带来升级PC、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产品的新动力。而ARM,只能算是玩具。
同时,欧美地区出现了大量旧电话亭、下水道被改造成WiFi热点,欧美商场的WiFi网速倍好的新闻,中国的无线网络根本没办法跟人家比!
下水道WiFi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欧美的电信运营商组建了WiMax网络,而中国大陆没有。近两年轰轰烈烈的公交WiFi、商场WiFi,也未能形成有利的资本力量推动国内电信运营商搭建WiMax移动宽带网络。
可惜WiMax是为网络运营商服务的,在移动性、及时响应、网络切换上体验极差。对于想用智能手机获取良好、平稳的通话网络体验的用户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因此,WiMax无法替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GSM网络,两套网络必须并行!
最后由中国扶植起来的TDCDMA,靠着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高通推出了CDMA2000,欧洲的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力推WCDMA。这几家抱团将基于电信运营商技术研发的三个3G制式,推进了ITU。
这三种技术靠着更稳定的体验、更强势的推广力度、更广泛的产品设备支持,成为主流的移动网络技术。而原本全力支持WiMax的电信运营商,则迅速转向WCDMA、CDMA2000技术,等4G技术普及之时,电信服务商们有帮助电信运营商将WiMax设备改造整合进行LTE技术。
在这期间,一大批电信服务商因为站队WiMax而没落,飞利浦半导体、西门子、TI德州仪器、Intel、IBM等公司因此业务进展受到了重挫,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TI德州仪器直接退出移动互联网市场。
2005年前后,中国地区在宽带领域更彻底的推行了“光进铜退”的光纤战略,使得WiMax技术优势不再;2009年左右又推行了WiFi无线化办公,用以支持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把WiMax打入了冷宫。即便是近两年的公交WiFi也没能突破这一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