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科技集团称,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以快速地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分别达到150Mbps和12Mbps。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高铁上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下载一部1GB(1GB=1024MB)的电影。
此外,据周颖介绍,一般而言,一架飞机所需的最大通信容量只有20Mbps,在全部飞机通信容量满负荷的情况下,实践十三号能满足一千架左右的飞机同时上网。未来3年内,随着“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研发成功,这颗卫星可保证中国2000多架民航客机、3000多辆高速列车和数万艘轮船,实现随时随地高速上网。
在轨寿命15年
实践十三号卫星创下的“首次”还不仅仅体现在应用领域。据实践十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介绍,这也是首次在国内的高轨卫星上使用电推进系统。实践十三号卫星设计寿命15年,过去一颗卫星在15年的寿命周期里需要675公斤化学燃料,现在使用离子电推进系统后仅需90公斤。
据了解,实践十三号卫星使用的是氙离子推力器,这意味着,卫星的电推进比冲是常规化学推进的10倍以上;可以使卫星载荷更多,减轻自重。理论上可将卫星携带的推进剂减少90%。
同时,这也是国内高轨长寿通信卫星首次实现百分之百工程化应用国产化产品,改变了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在过去高轨卫星发射任务中,为了考虑卫星的安全余量,发射窗口通常选在凌晨。但实践十三号卫星则首次将发射窗口提前至傍晚19点,开创了高轨卫星可在两个窗口选择发射的先例。
未来,按照计划,在2025年前,中国还将新增22颗通信广播卫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卫星有5颗,包括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高承载比宽带通信卫星、全球移动通信星座科研卫星等。多颗卫星在轨后,将推动中国电信服务网络向全球服务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