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数字化在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一带一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在各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前,“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正在进入关键期,形成了以技术和产品融通国际创新链条,以人才和服务流动惠及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模式。“大数据”是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大数据建设将汇集海量国内外企业,覆盖全球口岸及重要枢纽城市,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数字化“一带一路”始于数字化顶层设计
美国很早就提出产品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叫“一次产品研发成功“。现在有了信息化,有了数字化就有可能一次研发成功。一次研发成功的关键,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产品制造,同时并行进行建模与仿真。
到2016年美国已经成功建立了9所制造创新研究院。其成立的第三所“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的研究任务,就是从设计-研制原型-生产过程-测试过程一直到销售,让全部数据非常流畅地在每个阶段运行。他们坚信:如果真正实施了整个流程、全面的数字化数据交换和处理,就实现了智能制造。
为了迎接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战略咨询项目。201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如今,我国在航空及汽车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航空工业研制飞机,从设计到首飞比传统周期缩短了一半。汽车工业网络化、数字化平台研发也取得了进展。
通俗来讲,数字化“一带一路”的建设要从数字化设计开始,数字化设计要从产品研发设计开始。数字化的顶层设计就是产品研发设计。
数字化让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麦肯锡报告提出,中国目前仅有不到5%的企业能自主研发并实施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华为、海尔,上海大众为代表的这类企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工业4.0的领跑者。而超过半数的制造商,虽然通过配置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半自动化,但仍缺乏数字化研发、管理能力。剩下的三四成企业尚停留在严重依赖人力劳动的初级阶段。
同时,“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工业化和自动化这么简单,智能制造是要给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德国思爱普公司制造行业首席专家Golan Kwok表示,数字化通过智能模拟和传感能让企业更有指向性地从事个性化生产。
市场逐渐由生产导向转为用户需求导向,千篇一律的共性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O2O收集用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并逐步改变原有相对固化的生产线和生产体系,从而打破渠道单一、封闭运行、单向流动的传统供需模式,使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的全环节更加紧密并高效协作,让“个性化”生产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新引擎。
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按需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常态。
个性化定制让智能制造落到实处
《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国务院在“互联网+协同制造”的行动指导意见里提出,要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如何叫“智能”?一个普通的机器人,人工编程让它实现一个动作,从这个地方抓起一个零件转到什么角度放到另外的设备上、装上去,这是数字化,数控,不是智能。智能,是除了具有信息的储存、传感、无限通信的功能外,更需要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的能力。例如太阳能光伏板,可以通过智能光伏组件感知每一块光伏板的温度,监测电压、电流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启动预警装置,自动分配解决方案,以此保证光伏发电站高效、可靠、安全运行,延长服务年限,提高整体项目收益。
企业要想创新升级,搭乘“智能制造”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就需要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
橙色云设计作为搭建数字化互联协同设计云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正用其雄厚的工业设计专家、设计团队和专业的项目管理经理资源,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服务。
对于我国智能制造定制化存在的难点问题,橙色云常务副总经理崔玉柱说:“虽然我国智能制造起步晚,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橙色云自有的1200名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专家,连同世界15200个设计团队,能够充分汇聚全球大脑智慧,让国外先进工业设计为我们所用,实现中国制造的真正飞跃与数字化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让更多的个性化智能制造成为可能。在这场技术大变革中,站在全球智慧视角的橙色云,正用其数字化设计能力,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撬动全国制造业的革新浪潮,领跑数字化“一带一路”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