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刊媒惠”跨越时空的对话:当虚拟现实遇上文物保护
发表时间:2017年7月23日 12:00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新浪科技讯 从残垣断壁中窥探历史的原貌,在荒芜遗址上重塑建筑的奇迹。2017年7月21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卓众科学传播中心承办的第十一期“刊媒惠”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沙龙之“当虚拟现实技术遇上文物保护”专场在京举行。本期“刊媒惠”沙龙联合了包括《遗产与保护研究》在内的三家期刊,邀请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修复工程”称号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主持者、借助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使圆明园“恢复”原貌重现生机的三维设计师以及一直践行于虚拟修复技术应用的研究者们,把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践推介给大众媒体和公众,带公众穿越历史,感知历史文化的壮观和辉煌。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欣赏和历史价值。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从传统继承到科技的创新,不仅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更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文物修复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把它修好,而在于未来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信息技术的前沿成果创新性地应用于文物保护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数字化的文物保护方法,为文物的保存、修复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让历史得以数字化再现,文化得以信息化传承。

沙龙开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詹长法(《遗产与保护研究》杂志推荐)结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历时八年的研究和修复成果,向观众展示了千手观音造像的变迁与重生。为大家普及文化遗产的艺术、研究、历史价值,以及文物修复工作的科学意义,并向现场观众介绍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的现状。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詹长法向观众展示千手观音造像的变迁与重生

来自北京数字圆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数字产品经理高明和三维设计师朴文子结合其论文《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基础信息采集与虚拟拼接研究》,在现场为观众展示了数字圆明园虚拟修复的技术研究过程和虚拟拼接技术在文物修复过程中的应用。

观众现场体验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虚拟全景影像

来自三源九鼎(北京)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张科、王雨轩,梳理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扫描、数字化修复和数据利用这三大模块的应用,分别作了案例分享,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与文物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数字化修复,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科技改变世界的魅力。

现场观众感知数字化文物修复的奥秘

自2016年6月启动至今,“刊媒惠”推介的科技论文成果内容涉及公众关注的气象、医药、食品安全、航天、测绘、环境保护、疾病防控、人工智能、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现场活动及网络直播,向线上线下公众普及看似晦涩、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知识和科研进展。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