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YOHOOD已经于9月3日成功闭幕,而YOHO!的“潮流零售新业态”YOHO!STORE也将于9月底在南京开始试营业。YOHOOD期间,笔者曾问YOHO!创始人梁超为什么在这个领域YOHO!可以独步中原,同时也没有巨头入局?梁超说,YOHO!的团队基因和在潮流领域的精耕细作,使得YOHO!能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专注,在巨头们纷纷搭建生态的时候把“戏“唱好。
呼唤潮流场景集聚
漫步日本原宿街头或纽约SOHO等老牌时尚街区,让梁超触动最深的是这方寸间产业全链的聚集。一切和潮流产业相关的场景都在这里:工作室、画廊、时尚店、公司、从各地自发而来的潮男潮女……人、艺术和时尚产业在这里过招和碰撞,一切元素看起来都无比流行,空气中浸透了改造潮流的创造力。
在中国,潮流产业的从业者们还没能打造出一个类似的社区空间。国内潮流文化发展初期的碎片化导致从业者们遍布全国,很难有一股子凝聚力来把它们吸引到一起。群体渴望在同一空间内寻求交流和认同,潮流的先行者们也不例外。于是,三里屯或798这样的品牌和艺术集聚地成了潮男潮女们找不到其他选项之外最好的目的地。
每年,梁超都会飞几次日本、美国和欧洲,去看看当地的那些著名时尚街区有什么新变化,看看艺术和潮流又有什么新的碰撞,思考哪些创新设计元素值得真正思索和学习。从这个切面透视中国,梁超觉得在自己的领域里似乎还缺了些什么。
于是三年前,梁超开始筹划YOHO!的第一家线下业态。在搞定了市政工程和交房等基础而繁琐的事情后,5000平米的空间终于在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落定,潮流圣地制造者片山正通开始操刀设计。
这是一个全新的业态,以至于梁超和他的团队为取名苦恼了很久。“YOHO!GROUND”“YOHO!VILLAGE”等等都被拿出来翻来覆去地咀嚼了好几遍。后来他们忽然想通了:不管是GROUND、SPACE还是VILLAGE都是自己才能理解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说,STORE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叫法。
YOHO!STORE的名字就这么被定了下来,但梁超却说它不是卖货的。贯穿设计和运营始终的,是相当商业地产的逻辑。
“这就是我们并不是很Care我们的店叫什么的原因,”梁超说:“颠覆店的概念,让这片区域成为城市的潮流中心,从真正意义上把货品、人和潮流文化聚合起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在YOHO!STORE,大部分的品牌被以品类和风格来进行货架划分而不以单店形式出现,个别品牌会根据潮流风向和生意逻辑设立独立店中店但数量极少。此外,YOHO!STORE划出了很大一块面积给品牌提供服务和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品牌会提供类似球鞋清洗、潮流课堂、理发造型等潮流服务;另一方面,也会有艺术展、品牌展和livehouse等活动不定期举办。
“YOHO!STORE是潮流人群的集散地,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只要够酷,这里什么都会有!”事实上,YOHO!STORE创造了一个高度沉浸和统一的场景。对于潮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来了就觉得是“自己的地方”所在,所有的语言、符号和颜色成为鸡尾酒在这个容器里激荡混合,调出来的或许是有无限可能的中国新潮流。
YOHO!STORE*新零售
YOHO!STORE把新零售贯彻得很全面。
梁超读的是理工科学校,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又出来做了时尚类媒体。零售他不专业,事实上他也承认在潮流领域YOHO!有的是比他专业的人。他反复念叨的是:被用户需求推着走,YOHO!才从一本杂志变成了现在的潮流垂直生态平台。
不那么懂零售,就请懂零售的来做线下。YOHO!目前负责线下零售渠道的VP是从adidas和VF走出来的Rose。Rose出身于传统零售,但对电商也有深刻的理解。谈起和Rose的磨合,梁超似乎怎么也说不完:“这一年来我们基本上不断地在沟通……到底线下店的体验应该是什么样的?小到一个话术,比如进门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跟消费者打招呼,是还要说像日本、韩国那样说欢迎光临,又或者说像欧美那边更多的是一个微笑,包括更多提供自助服务等等,这些细节都会去讨论。又比如说我们货架上到底挂几件衣服,我们以前做电商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概念,所以我们给线下调货的时候只会说调拨流程是什么样的。一个货架承担挂通的衣服能挂几件?挂两件更合适还是挂四件?还是全挂?这个是有很多讲究的……变化太快,我们真的希望这家线下店能够带给消费者不同的体验。”
扫码显示商品详情和推荐搭配的智能货架,展示买家秀和评价的互动试衣镜,可以定制图案的T恤,“潮流顾问”的贴心服务和建议……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YOHO!STORE完整服务体验;而能实时调价的智能价签、会员的线上线下无缝切换和精准推送、有货app的讨论社区……等则体现了YOHO!深耕新零售的决心。
梁超说,YOHO!理解的新零售,就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在潮流时尚发展中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布局。首先,通过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将会员、商品、定价、库存、物流体系全部打通;其次,零售运营之外,YOHO!会对通向消费者的通路有更深的思考。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如何通过内容和文化达到聚焦和获客是YOHO!从未停止关注的。
认知迭代创造新市场
在YOHOOD的会场外有一条饮料小吃街,我在其中一家叫做“BADBOY BURGERS”的店里认识了李师傅。叫他李师傅,是因为他是来自西安的一位纹身师,所有的顾客都叫他李师傅。第一次见到李师傅我的心情比较复杂:他拖着黄色小脏辫儿、嘴巴、耳朵上钉着几个闪闪发光的金属;凑近看,眼袋上点了两点黑痣,舌尖就像蛇信子一样分成了两半。他对自己身体的改造让我困惑,也知道他不会是YOHO!的典型受众,但他的年龄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他是95后。
李师傅刚好生在1995年,和许多人一样被粗暴地贴上了“95后”的标签。如果对这个年龄群体进行街头采样的记者不小心碰见了李师傅,或许笔下又会新生“垮掉的一代”。在李师傅眼里,时尚无非是张扬个性,而个性最终归于自由:改造自己,也是其他人毋须置喙的自由。“其实就是接触之后钻进去了,”李师傅落落大方,“所有人都是从一小片纹身开始的,但只要入了坑就出不来了,我这里说的入坑不是贬义词。”
李师傅拉扯着上衣,指给我布满他全身的花纹。“我们对身体美的认知是在和你们不同的维度,没有谁对谁错,纹身也是艺术,和每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没什么不同。”
我沉默了,我本来也没有戴上有色眼镜去看李师傅,但李师傅自有的认知体系让我为自以为对他的了解而羞愧。
李师傅对时尚的认知和在场的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区别仅在于柔和还是激烈。对于大部分时尚男女来说,通过选择自己对品牌设计感的喜好来表达自己最为简单而高效,李师傅般的暴烈走出了他们生活的舒适区。
梁超对我说,尽管中国的潮流文化才刚刚起步,但的确已经经历了认知迭代。
以80后为主,首批接触国外潮牌和最新潮流时尚的人在那个年代寥寥无几。“我可以说中国的金字塔尖那拨年轻人才会去了解这些,只有他们才能常常出国,知道国外在流行什么。”而当时国内的所谓“时尚”从业人员,他们从数量到质量,认知从深度到宽度都处在一个低级阶段,很难给这些热爱时尚的年轻人参考意见。
而以95后为代表,甚至广延到00后的新生代们则相当幸运,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在95后已经纷纷走进大学又踏上社会的过程中,环境已经成为了影响他们对潮流认知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整个业界形态也变得相当丰富,零售、艺术和生活方式不断参与到潮流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中,成为潮流文化爆发的火药。
YOHO!不止是年轻人的。他最资深的那批用户,也是即将完全接管社会话语权的80后们都已经长大成熟,有的早已成家。他们或许不能再在生活中那么街头,也可能会有人想把潮流文化编织进血脉。高街时尚购物平台BLK和YOHO!KIDS-潮童应运而生,精准的用户延展:生活得严肃而精致的他们可以选择高品质和轻奢,而无潮流不欢的他们则可以让baby时尚一整年。
在YOHO!创办早期,梁超对YOHO!的定位是要做中国潮流产业的传播中、引领者、创造者。我问梁超现在做到了没有?他想了想说,传播是做到了,引领也做到了,下一个十年,YOHO!会试着把属于中国的文化引入西方潮流界。
唯一不可阻挡的就是趋势,潮流的发展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