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推出全国首个宽带认证应用,到2007年国内第一个4A产品发布、2009年首次完成三网融合统一认证,再到近几年完成针对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特性的4A产品升级,推出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智能审计产品,亚信安全的身份认证已经形成了全功能化、全行业化的多维度覆盖。
下一步身份认证平台具备三大特点
“身份认证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目前的应用场景里,怎样很好地把这些认证方式整合起来,其实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吴冬表示,公司下一步会加大研发力度,用户提供一个既高安全,又有非常高体验的身份认证的平台。
据了解,亚信安全在陆续推出拨号认证、SIM卡盾、令牌卡、手机盾、声纹认证等多因素认证产品的同时,还在生物认证、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创新。
亚信安全最新一代的身份认证安全体系由生物识别管理平台、认证策略管理平台、认证服务监控构成,将你所知(静态密码、手势密码),你所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你所持(短信验证码、矩阵卡、数字证书、动态令牌)全面集成,让看似繁琐难控的身份管理更安全、更易用。
吴冬透露,公司下一步的身份认证平台具备三大特点,“ 一是整合生物识别相关的能力,提供统一的生物模型和融合模型。二是有认证策略的统一管理,达到一客一策。三是把认证服务的监控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的保障手段。”
此外,吴冬详细讲解了亚信安全账号全生命周期管理、“金库”模式强化授权管控、身份威胁分析有效发现“内鬼”、基于4A构建安全封闭工作环境的具体应用。
案例显示,某企业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身份威胁分析系统,大幅减少误报。2016年发现疑似违规的行为130,000多起,疑似“内鬼”260人。通过发现违规、流程驱动、闭环审计,2017年该企业违规事件大幅降低,对“内鬼”的震慑作用显著。
另外,亚信安全网站统一认证平台作为中国电信互联网应用层统一账号认证平台,提供了静态密码、短信验证码、UIM卡硬件认证等多种身份识别能力,面向电信自有应用和合作应用提供身份识别及单点互信功能,服务5亿多用户,高峰支持1300次/秒请求。
5G、物联网再次引爆身份安全
田溯宁曾说,5G的落地肯定会引爆万物+时代的到来,这个时候因为运营商要承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一定会重回历史舞台,且底层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吴东认为,“5G时代就是跟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带来的挑战是一致的,5G的承载的量非常大,但是这个大从生态型的角度来说,是比较类似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处理大用户量情况下身份验证的问题是关键。此外,将来物联网的安全,要充分发挥边缘控制能力,比如家庭里的摄像头是不是要跟家庭的路由器有交互,它要验证这个摄像头是不是我买的摄像头,将来是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控制器,所有的家庭里的智能设备先进行登记。”
吴东指出,“在物联网的时代,身份的管理就变得复杂,信息安全管理也是复杂的问题。我们既要确定物的真实性,人的真实性,还要确定人和物,人和第三方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安全威胁因素更加多样,特别是要确保低功耗、低成本、大规模、多样化的物联网设备具有可信的身份。”
“万物皆有身份”,这是万物互联基础条件。首先,物联网使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逐渐融为一体,物与人之间不仅相互联系,更要形成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形成安全可信的交融,这让身份安全所辖范围更加广泛。其次,身份管理必须要延伸到很多低功耗、低成本的IOT产品上,不仅身份认证技术上需要实现员工、合作伙伴、移动应用、消费者、微服务、API,以及云与云之间的贯通,更离不开从软件、硬件到芯片全产业链的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