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获奖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评价为, "创新项目综合实力强劲,融合创新程度高,可复制可推广性强,能够有力提升我国AI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AI产业加速发展。 "
上海联通"三大能力"充分释放AI潜能
目前,AI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标准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在相对固定的专业领域中的学习能力和执行效率。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几年AI在电信领域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电信运营商们完全可以通过AI挖掘更多商业机会、改善网络性能、提升客户体验。
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李耀华表示,"对于运营商来说,AI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在AI的发展浪潮中,运营商获得的机遇将大大高于挑战。可以说,AI为运营商多年来累计的海量数据变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通过这些海量数据,运营商可以构筑有别于其他ICT企业的护城河,并且能够在产业互联网的蓝海中找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
当前运营商主要在网络优化、客户服务等领域初步尝试应用AI技术,未来还可以在市场环境监测、营销方案设计、物流仓储、安保、员工培训等核心工作环节加强AI的应用,推动运营商内部的智能化升级。
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之余,上海联通也非常注重"内功修炼",其打造的"面向电信行业的人工智能通用能力平台",利用AI技术打造运营商智能服务体系,深挖"人脸识别、智能语音、智能OCR "三大能力",充分释放AI潜能。
"目前该平台可以应用构建智慧营业厅、政企业务智能办理、智能语音质检等智慧化生产场景。"上海联通人士表示, "项目底层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汇聚层,实现B/O域数据、语音数据、人脸图像数据的归集汇聚。核心算法层基于Caffe2、Tensorflow等深度学习框架进行算法的部署调优。应用层通过调用AI能力构建场景化应用。"
据了解,该项目从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流程痛点切入,在四个方面展现了上海联通的智能化变革之路。
一是重人力替代:基于OCR 能力,实现单据识别系统的开发,以AI 代替现有人工录入,实现系统自动填充,提升政企业务办理效率,消除人工操作低效、易错的影响。
二是高效能覆盖: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多轮对话等能力,实现智能app 查询、大屏交互等智能网管场景,代替现有值班人员重复性查询工作,提升网管解决问题效率。
三是打造新业务场景:基于人脸识别、动线跟踪等能力,依托现有大数据基础,实现VIP 关怀、精准营销等功能。充分发挥新零售开放性、多样化的销售模式,实现动线分析、用户轨迹跟踪等功能。
四是强化管理管控:基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能力,实现实时语音质检,解决人工抽检覆盖率低、人力成本高、分析结果差等业务痛点。
上海联通人士透露,"目前,该项目已于上海联通宜山路营业厅等五家营业厅部署了客户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语音质检系统也已上线并赋能给合作伙伴。"
未来的AI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它能够释放出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
上海联通也将继续积极推进AI在公司内外部各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将人脸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智能化场景复制到全市所有营业厅中,并将智能 OCR、智能语音等项目模块应用于一线生产中,真正将项目建设内容落到实处。同时, 将 AI 能力接口化、标准化、开放化,打造通用 SaaS 化能力,赋能集团兄弟单位及上海联通合作伙伴,以能力建设、能力合作带动电信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发展,实现更广阔的价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