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来临,飞得高不重要,飞得久才重要;跑得快亦不重要,行得远才更重要。经历了美国拒绝令事件的中兴通讯,在遭遇重大挫折后,核心能力依然被业界看好。业界认为,中兴能够在竞争惨烈的通信行业走到今天,靠的就是高研入投入下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尤其是是即将到来的5G商用阶段,这种核心能力更具优势。
因此,经此一事的中兴到底会不会在通信行业占据应有之地位?从两个点去看,就能得出结论,即“看大势”,行业大趋势与客观环境; “看自己”,基于所处的行业,盘点一下到底有哪些家底。以上这些都看透了,自然就没有悬念了。
首先,看大势。
从全球格局来看,为何“七国八制”时代的玩家(当年的贝尔实验室、北电、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等这一连串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只剩一声叹息)都悉数倒下,为何中国通信可以逆势崛起?这其中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外部客观环境。
中国大地上能长出“中兴、华为”这样的全球顶级通信企业,这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基于上述,我们进一步剖析中国通信(包括中兴)崛起的客观环境。
一、从“枢纽”来分析
我们试着将“中国枢纽”的特征与通信行业的属性对比一下,就很容易发现其内在的紧密关联:
中国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
通信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人才)的行业。
通过对比一眼就能看出,中国通信正是因为占据了中国枢纽的优势位置,才得以快速崛起。
二、从“规模”来分析
规模,本质上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体量、完备的工业体系(在联合国工业体系名录里,中国是唯一一个具备完善工业体系的国家。就是说从航天飞机到一根缝衣针,各行各业在中国都可以找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中国不是“缺芯”吗?其实,这是个误读,中国并非无芯,只是芯片产业还不够强大),构建了中国强大的“战略纵深”。这就是规模造就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对于中国通信而言,就是因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给了中国通信的足够的腾挪空间。例如,固话时代,中国通信面临西方技术和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很难插足的。当时的中兴、华为采用了最经典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也就是从“农话”开始渗透,让产品获得市场验证的机会,进而优化产品再打进城市,与西方厂商抗衡。这就是中国通信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正是因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中国通信从1G的空白,到今天的5G领跑,就得益于中国规模化的商用市场验证和推动,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商用网络。
三、从“人才”来分析
中兴通讯的成就和发展,得益于“工程师红利”,每年大批专业技术型人才被招入公司,这是通信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根据全球产业“比较优势”理论来看,这就是中国的产业人才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底达到8114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2960万人,相当于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数量的总和(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4》数据,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为2190万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全时投入研发活动的人数也位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达到371.1万人年,相比美国的126.5万人年(2012年)、日本的89.5万人年(2013年)、英国的36.2万人年(2013年)大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