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iPhone X的原深感镜头3D结构光的散斑点阵数是3万,vivo TOF 3D超感应的测距点是30万,所以后者就是就是前者的10倍。这里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那就是结构光这3万个点,是红外投射器经过DOE衍射,打在被测物理表面上的3万个随机散斑。而vivo TOF所谓的30万个点,是指在接收端具有30个传感器测距点。一个是打在人脸上的,一个是集成在Sensor上的,能直接进行除法运算吗?
再者从原理上讲,结构光IR接收器对点阵进行的是拍摄采集,并且衍射后的散斑都做过光源基准标定。散斑点阵说白了只是一层“带有深度信息”的纹理,并非是单个测距像素概念。
而vivo TOF投射的根本不是光点阵,而是VCSEL面激光光源。这一层红外光面根本不存在几万个光点的逻辑,30万个有效深度信息点完全在于接收端TOF传感器的数量。
所以根据iPhone X结构光的3万、和vivo TOF 3D超感应的30万,就得出10倍关系甚至认为后者的精度也是前者的10倍,显然是存在认知误区的。
四、这次没有跟随苹果
早在2017年3月,vivo内部就开始同时跟进结构光与TOF这两项3D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发现,TOF比结构光更具备量产性以及成本优势,而且精度效果差不多。
等到9月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时候,iPhone X带着原深感镜头刘海登场。大家一看Apple选择了结构光,开始怀疑是不是vivo走错了路?但到了年底还是敲定了TOF。
接下来2018年的1月到6月,vivo开始进行TOF 3D超感应技术的论证调试,6月就启动了规模试产。然后我们才能在上海MWC上,体验到TOF的相关3D应用场景。
满打满算从立项到量产,一款TOF元器件前后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以vivo目前的产品周期,如果研发一款手机只需要半年。好消息是搭载TOF的vivo机型,最快将于今年年底推出。
值得一提是,vivo工程师表示TOF 3D可以达到支付级别,将首先与微信合作实现人脸识别支付。不仅能解锁还能“刷脸”,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屏下指纹感觉有些瑟瑟发抖。
不过考虑TOF的工作距离优势,其实更适合应用于后置3D成像,来满足AR/VR/MR场景需求。所以vivo对于TOF的研发投入,未来很可能会在多方面开花结果。
事实上,没有跟随苹果的结构光方案,对于vivo来说是风险比较大的选择。但能另辟蹊径也是好事,至少可以尽量绕开PrimeSense的专利,发挥TOF更多的潜能。
总结:3D变革节点
就拿手机镜头来说,一开始在功能机上只有几十万像素,拍出来的照片放现在看就是马赛克。然而今天IMX600传感器有4000万像素,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拿到电脑上放大依旧很清晰。
手机摄像进化的本质,就是一个信息量从少到多、从不真实到真实的过程。那么二维光学向三维感知的进化,也会经历相同的从“差”变“好”的过程。
你认为现在TOF超感应30万个传感器精度已经很高了,其实只是个开始,就相当于功能机最初几十万像素镜头的阶段。
做3D的目的除了支付级别的人脸认证解锁,更大的意义在于「感知周围环境」。
以虚化举例,现在所谓的双摄虚化(人像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猜测”与“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