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路与红军营南路的交叉路口,常年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形形色色的路人,手上握持着各式各样的终端,而在这样一个路口的天空之上,看不见的信息流远比下面的人流和路网密集得多。
韩迎的办公室,在泰岳大厦14层。宽大的落地窗,正对着这个路口。他总是能轻易看到楼下穿梭的人群,但他的脑海里思索的却是如何将他们的通信体验做到最佳。
这位融云的创始人兼CEO,一直有自己的执着,作为当年飞信业务的负责人,韩迎拥有熟悉的运营商客户关系,但融云却没有选择距离运营商更近的传统云通信模式,直接将目标定位在“互联网通信云”。
这份执着就是韩迎的“道”,如今融云SDK触达用户数突破35亿,业务增长速度及用户覆盖量继续领跑行业。融云似乎也看到了更远的方向,拥有国际化视野,更加安全、可靠的互联网通信云服务商的新目标,就是融云可见的未来。
融云创始人兼CEO 韩迎
成于IM,却超越IM
2018年忽然火爆的子弹短信,因为罗永浩个人IP的发酵,引来了大量用户下载体验。结果用户被唤醒的“记忆”发现,这个昙花一现的IM产品,像极了当初风靡一时的飞信,但火爆的持续度远不及飞信。
而韩迎就是飞信业务当年的负责人。也正是因为对飞信做技术支持和运营维护,早在2007年,韩迎就对IM云服务形成了完整的认知。所以,2015年融云刚刚成立时,面向开发者和B端企业的IM服务就成为当初融云被市场认知的第一张“名片”。
的确,当初的市场背景,正是B端企业IM崛起的前夜。起初感受到微信在C端形成的巨大能量,眼热的马云对“来往”寄予厚望,丁磊的网易也祭出了“易信”。可惜的是,微信已经抢走了最大的蛋糕,C端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但面向B端企业的IM市场却是方兴未艾,机会遍地。
IM即时通讯的好处在于,给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立通讯环境,并可以根据需求导入各种社交服务。通过集成SDK,即可快速实现单群聊、私信、红包、图片、语音和小视频等通信能力,有效提升C端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所以,国内同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企业IM为主要服务的通信云服务商,融云就是其中的一家。
和其他“友商”不同的是,融云没有选择传统通信云服务这条“捷径”快速变现,而是选择了互联网路线,希望先夯实基础,做大用户规模,再追求更大的发展。尽管这种选择,一度让融云没有市场上那些首先投身于传统通信云服务的品牌声量更大。
但韩迎认为:“传统云通信是基于传统话音业务做服务,起初的成长速度很快,也容易做大规模,但我们看到互联网云通信更有生命力,同时云计算的发展让IaaS层变得成熟,这让融云看到了在IaaS之上建立虚拟网络的机会。”
韩迎也表示:“融云从成立之初便开始给互联网APP提供云通信的能力,这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给企业级客户提供能力,比如政府、公安、航空、金融、能源等行业。企业客户业务的线上化,企业IM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我们已经看到智慧城市、政府、航空这些大行业,通信云服务都变成了刚需。”
所以,融云的“互联网路线”就这样坚定地走了下来。
从互联网到行业的APaaS之路
我们知道,中国的云计算已经进入到2.0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企业上云,百行百业的通云之路上,云通信能力必然是业务上云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迎始终相信,“如果说互联网领域的IM市场空间大概只有百亿人民币的规模,那么企业级客户对云通信的需求一旦启动,市场规模就有机会翻上10倍。”同时,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云服务要求,以钉钉和企业微信为代表的通用软件就无法满足企业定制化的需求。这给融云等通信云服务商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