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蔓延至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荒”还在继续发酵。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芯片短缺的问题未来还会持续半年以上,预计2021年车用芯片供应会呈现前紧后松的形势。
因此,解决芯片供应紧张、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等建议也出现在了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中。
一直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一直是芯片及半导体的消费大国。然而,国外芯片厂商依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占了90%以上的汽车芯片市场份额。国内汽车主芯片公司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力投入发展,获得部分主机厂认可,但市场份额仍低于5%。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指出,由于汽车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产能日益紧张、新冠疫情对供应链影响等,汽车芯片存在随时断供风险,且将成为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汽车芯片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环节。
同时,相比于消费类芯片,汽车半导体对性能要求严苛,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而面对外资企业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及主要芯片生产技术方面的封锁,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
“我们当前已经看到了国内车企在产业链上受到的影响,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汽车这些关键元器件是国外占据主导权?一是缺少底层创新,二是市场规模太小。”3月8日,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里面芯片的数量跟手机、消费电子类产品比,缺少市场规模,投资没有很好的回报,在这种状态之下,整个产业链缺少布局,这就是一个教训。”
在徐健看来,中国在中高端芯片方面还处于追随阶段,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芯片从设计、研发、生产、测试验证到最终规模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因此需要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在此领域已深耕多年,而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汽车芯片领域国际企业更有先发优势。”徐健告诉记者。
而如何打破汽车芯片的“卡脖子”技术、保障芯片供应、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也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车企代表委员建言强“芯”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两会有四位车企高层提了跟芯片相关的建议: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广汽集团党委书记曾庆洪、上汽集团党委书记陈虹、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尹同跃的议案都跟芯片有关。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目前国产车载芯片的问题,上述几位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朱华荣建议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曾庆洪则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改变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的现状。
第二,加快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朱华荣建议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确保半导体产品达标,让整车企业敢于使用国产化芯片。
第三,推动主机厂与芯片企业的融合,鼓励车企使用国产芯片。朱华荣建议支持主机厂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与国内汽车芯片商及早开展汽车芯片定制化研发,通过深度协作来提升汽车芯片品质与供应稳定性;尹同跃建议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在产业链生态上给与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推动芯片生态与部件生态、整车生态融合发展。
陈虹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