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微医2015年建立了首家互联网医院之后,一直在为数字医疗铺路。不过,2018年之前由于行业尚未获得国家政策的定调,微医发展重点主要在于“管道”的铺设。2018年4月开始,26号文等国家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抓住机遇的微医在此前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大力推进数字医疗战略,相继在山东、天津等多个省市落地。2020年的疫情,也催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用户和医疗系统更加注重数字化。可以看到,微医的发展与行业出奇一致地保持了同频共振,其近三年的业绩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62%。
另一方面,此次赴港申请上市的微医控股是由微医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并不包含微医的所有板块业务。同时,近几年微医在快速推进数字医疗战略过程中,也需投入大量基础设施成本。
不过,由于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是可复用的,更是成为微医业务壁垒的一部分,并且从目前的探索情况看,占据主要收入的健康维护服务模式可复制性较强,随着健康维护服务更大规模落地,微医业绩将向更好的方向变化。这些也许正是微医虽有亏损,但逐年收窄的原因。
搭建多元化支付体系
在中国,医保是医疗健康支出的最大单一支付方,2019年占全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31%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剧,医保基金支出压力渐增。而商业健康险处早期发展阶段,渗透率较低;2019年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全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比例不到4%。
在医疗服务数字化进程中,微医探索出多元化的支付体系,既完善了数字医疗的支付方,又能为相关的支付方赋能。
医保支付方面,截至目前,微医旗下的27家互联网医院中已有17家打通了医保支付,既为用户就医带来了极大便利,还能增强用户认可并使用数字医疗服务的意愿。
从医保基金角度看,微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实时监控,大幅度提升了基金运行效率。例如,微医在山东泰安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中,2020年平均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年降低约12.7%,同时降低了医保基金用于慢病的支出。
商业保险支付方面,微医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创新的定制化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整合数字医疗服务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使得这类产品更好地满足不同投保群体的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渗透率,减轻医保支出压力和个人自费负担。
购买了相应商业保险的用户,在微医平台就医时,可直接进行在线结算。
企业支付方面,即由微医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企业支付服务费用。
在上述各个支付方的互补作用之下,个人使用数字医疗服务不仅更加便捷,还能降低就诊支出。因此,微医通过多支付方的覆盖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能为用户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和便捷度,也能为自身提升竞争力。
医疗服务数字化迁移进程加快,创造7000亿市场
自2015年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创建以来,中国医疗市场正加速数字化,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快推动了这一进程。据统计,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从2018年底的119家增至2021年3月的1100余家;疫情期间,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在线诊疗服务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约20倍。数字医疗领域拥有覆盖更广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庞大的用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