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0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这三个重要文件为标志,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发展阶段。”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已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用车需求;另一方面,电池的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车的价格持续下探。此外,相比传统车型,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也有很大优势。
“我们乐观估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200万辆,同比增长46%。”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说。
不断增强的研发能力和稳步提高的产品质量水平,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先发优势。
6月15日,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透露,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全球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在内的狭义新能源车销量为139万辆,同比增长152%。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47%,贡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65%的增量。
同时,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逐步退坡、市场开始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型相比,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的欧洲市场才刚刚进入对新能源汽车的高额补贴阶段。“当今欧美、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中国汽车人离汽车强国的梦想从未如此近过。”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不仅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在加快“走出去”的脚步。5月6日,蔚来汽车发布挪威战略,正式迈出向欧洲出口的第一步;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同时,也发布了品牌出海计划,100辆比亚迪唐EV将作为首批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挪威。在此之前,多家中国车企也开启了出口欧洲的计划,小鹏、爱驰等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汽车均已出口到欧洲。
“目前来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但国内车企要想在这里安营扎寨仍不容易,不仅产品要对欧洲人的胃口,还要建立完整的购车、售后体系,这样才能拥有与当地企业相抗衡的实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海外多个国家对电动汽车的重视以及国际汽车巨头的持续发力,中国新能源车企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对于中国电动汽车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并不担心:“我们不用畏惧国际巨头,市场强势、技术弱势的局面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中国当前的状态更好,趋势也更好。对于电池、电机、电控几大核心部件的技术掌握,中国也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当电动汽车走向智能化以后,或许真能让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