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来看,当初均向移动端作出探索的微软和英特尔,这次再将Windows 11作为PC与移动设备融合的载体,其实还是有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微软当初面对移动端操作系统的挑战,特别是苹果iOS,本想凭借Windows Phone来对抗,奈何起步太晚(4年),App生态系统建设速度太慢,不得以放弃;而英特尔在放弃手机芯片、平板战略后,采用了XPU的多构架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不完全依靠CPU的新产品路线。
微软看似在英特尔之外还有ARM的选择,在Windows 11之上,ARM 在硬件上也不需要Bridge技术进行再编绎。但抛开技术角度,微软对于操作系统在ARM设备上的掌控并没有太多底气,特别是在ARM被NVIDIA收购后,高通、华为等众多基于ARM开发产品的厂商对于ARM路线的态度改变,会成为Windows 11设备普及的障碍,x86未来依旧还是Windows 11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CPU层面上,英特尔只需要面对AMD的竞争;在XPU层面上,英特尔在FPGA、ASIC、GPU和CPU上都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且基于异构技术对各种算力的整合,在软硬件层面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可以说英特尔一举奠定了未来10年市场基础。
从Windows 11开始,如果将目光放大到微软和英特尔两个厂商的合作上,微软对于硬件的依耐性越来越大,英特尔的XPU战略提供的多样化构架的产品路线,最有可能成为微软拓宽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稳定驱动力。所以Win-tel联盟提与不提都不再重要,两个巨头的合作将从名义上深入到骨髓中。
写在最后:
透过次世代PC操作系统的Windows 11,我再想聊聊微软和英特尔两个PC巨头的想法。在萨蒂亚 纳德拉看来,通过Windows 11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微软想再次拓宽其在操作系统上的宽度,让Windows成为全平台的软件王者;而技术出身的帕特 基辛格则更加坚定于XPU战略,致力于英特尔在硬件上一统江湖。这一过程无疑是在复制Win-tel当年的成长路线,细节或有不同,但目标却一致,便是软件和硬件和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