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迎来了并肩作战的盟友。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铁塔联盟”于2月3日在京成立,首批成员单位325家。无疑,中国铁塔联盟适应了新形势下的建设与服务需要,对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有序竞争、合作共赢将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评判铁塔公司目前的整体进展?联盟成立对于推动铁塔公司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未来,铁塔公司如何借助产业链上的共同力量,提升共建共享能力?联盟成员又该如何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网络整体建设?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
中国铁塔携手300余盟友,集聚效应渐显提升话语权
中国铁塔新添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中国铁塔联盟”近日在京成立,联盟首批成员涵盖通信设施服务关联领域大中型通信装备和工程服务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通信行业协会、铁塔分公司等325家成员单位。联盟主旨紧密围绕提升通信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整合目前社会上松散的铁塔生产、建设、服务资源,形成协同合作、优质有序的行业机制。
毋庸置疑,中国铁塔联盟的组建是电信业新常态下深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定位来看,该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产业链各方共同探索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推动通信铁塔、基站配套设施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等通信设施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从而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付亮看来,联盟的成立将提升铁塔公司的运作水平,增加铁塔公司在产业链的话语权,推动相关产品更加规范,提升铁塔公司的工作效率,降低铁塔的维护成本。同时,该联盟对行业自律有一定的牵头作用。
实际上,在广东和河北等地,此前已相继成立了类似的联盟组织。2014年12月,广东率先实现铁塔公司总部“铁塔联盟”落地,广东省通信基础设施产业联盟由铁塔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施工、监理、设计、生产、安装、维护等上下游产业单位联合组成,第一批成员单位仅30余家。
与此同时,铁塔公司河北分公司也联合河北工业大学、中钢设计院、河北移动研究院及河北省内20余家有实力的铁塔生产企业成立铁塔“产学研用”联盟。
不过,这类区域性联盟仅能整合一个省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产业链企业。而此番“中国铁塔联盟”的形成,则标志着一个以中国铁塔为龙头的新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产业链已经形成,其影响力覆盖全国。
付亮表示,地方性的铁塔联盟是地方铁塔公司为了推进发展进行的积极试点,这种方式得到了铁塔公司总部的认可,故此在铁塔集团进行推广。
铁塔公司稳步向前,产业链整合成未来着力点
自去年7月组建以来,铁塔公司迅速完成了组织构建和运营筹备等工作,并逐步推进公司的运营发展。目前来看,铁塔公司在全国范围已累计启动4732个铁塔类项目,并竣工3094个;累计启动352个室分类项目(含6个地铁覆盖项目),已竣工295个。同时,其还进一步加大了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将现有常用的130多种塔形梳理收敛为47种标准塔形。就现有基站建设的情况而言,铁塔公司整体进展还算不错。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的4G基站建设已达73.3万个,3G基站为128.4万个。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已减建了2.9万个基站、1.8万个铁塔,直接节约投资60亿元。应该说,铁塔公司在实现共享共建、资源集约方面着实发挥了不小作用。
关于此,付亮认为,铁塔公司组建至今确实进展不错,未来还要看其对三大运营商的整体支持力度。由于三大运营商的目标、需求不尽相同,如中国移动目前已有70万个基站,2015年其如何把铁塔资源覆盖到偏僻之处,并加强室内覆盖,将成为行业关注点,而这也恰是铁塔公司的职责,如何进行整合将成为铁塔公司未来的着力点。
中国铁塔须发挥引领作用,联盟成员应群策群力
中国铁塔联盟的成立,是新形势下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促进通信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借助联盟成员的共同力量、发挥产业链各方的资源优势,无疑可以为我国的网络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铁塔总经理佟吉 强调,中国铁塔作为通信设施关键环节的建设主体和运营主导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各联盟会员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联盟建设,群策群力,在标准制订、规划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维护保障等领域共赢发展。
那么,未来,铁塔公司如何借助产业链上的共同力量,提升共建共享能力?联盟成员又该如何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网络整体建设?
付亮表示,铁塔公司应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包括三大运营商的铁塔资源、现有业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力促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其中,如何处理好与三大运营商关系,并与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尤显关键。
联盟成员则可以借助相关标准,减少投资风险,推出更为全面的产品, 并促进研发水平的提升。中国铁塔联盟不仅要为中国的企业服务,还要争取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